為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北京正一步一步“落子”。7月24日,部市合作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現場會召開。北京已經率先進入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新賽道,傳統商圈、傳統商場因地制宜的改造升級,特色化消費新地標應運而生。激發消費活力的品牌首店、旗艦店,以及融合了文商旅的夜經濟均成為加分項。此外,北京老字號嘗試破圈,網絡直播大賽推動新消費品牌“廣而告之”,他們與新消費趨勢接軌,讓“北京消費”的影響力在國際中不斷提升。
北京不斷向有一定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首店、旗艦店傾斜資源。7月19日,經國務院批準,北京等五市率先開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培育建設。北京將實施消費品牌矩陣培育行動,集聚優質品牌首店首發,深入實施首店2.0版支持政策。
與此同時,針對首店的資金扶持也有了更為明確的標準。北京市商務局出臺了《關于2021年度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項目申報指南的補充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2020年1月1日以后在京新設的首店、旗艦店的租金和裝修費用,按最高50%、不超過500萬元金額給予支持,并對成功引進具有一定影響力和示范效應的首店、旗艦店簽訂2年以上入駐協議的企業,按照每新增引進1個示范首店、旗艦店最高給予10萬元獎勵的標準,給予資金支持。
此外,優先對服裝鞋帽類首店、旗艦店的品牌方和引進方給予資金支持。值得注意的是,通知中還指出,對品牌首店、本土知名品牌、商業綜合體、商業運營機構,2021年1月1日以后在京開展的大型新品發布活動的場租、搭建總費用的50%、最高給予100萬元給予支持。
在政策的幫助下,北京市首店規模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據選址中國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共有434家首店、旗艦店落地北京,已超出去年全年首店入駐數量近250家。從首店類型看,全球首店2家,亞洲首店3家,中國(內地)首店32家,北京首店397家。來自意大利品牌FILA、法國的珠寶配飾品牌SATELLITE、德國品牌徠卡、西班牙品牌 TINYCOTTONS等國際化品牌在京相繼推出全球旗艦店或全新概念店。
一家在北京開設首店的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政策的利好不僅體現在資金的扶持上,更重要的是對品牌的多渠道宣傳,例如北京首發節這類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活動為品牌的長線發展提供了機會。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北京首發節自4月28日在國貿商城啟動以來,已先后在SKP、龍湖天街、郎園等商圈舉辦20余場線下專場活動,600余個國際品牌和本土品牌集中發布近兩萬款新品,持續激發市場活力。活動期間,全力打造“首秀京城”全媒體平臺,推介fudi倉儲會員店、運動萌獸中國首店、愛馬仕旗艦店等百余家品牌首店、旗艦店,發放首店打卡禮包20萬個,多渠道多維度助力品牌“出圈”。
實際上,為了能讓北京成為首店落戶的合適土壤,已經先后落地了多輪政策。為做強首店經濟和首發經濟,推動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2020年9月24日,北京市商務局推出《關于鼓勵發展商業品牌首店的若干措施》(2.0版)。包含開啟品牌首店服務“綠色通道”、助力品牌首店落地選址和推廣、提升國際品牌高端人才服務保障水平、打造全球品牌首發首秀展示平臺、支持各類知名品牌首店等六個部分12條內容,著力將北京打造成國際品牌孵化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