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貨運鐵路的“扛把子”,大秦鐵路上半年交出了不錯的答卷。
8月27日,大秦鐵路披露的半年報顯示,公司2021上半年實現營業總收入386.12億,同比增長14.9%;實現歸母凈利潤74.6億,同比增長35.86%;每股收益為0.5元。
受此利好影響,截至當日收盤,大秦鐵路收于6.03元,微漲0.67%。
一位不具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今年上半年,在進口煤增量有限的情況下,煤炭生產、運輸均受到影響。特別是在今年五月份之后,電廠再次出現用煤緊張,庫存持續走低現象。國鐵集團搶抓上半年煤炭運輸需求旺盛的有利時機,開展電煤保供專項行動,大力開行萬噸列車,促進煤炭運量強勁增長,全力保障煤炭供應和市場穩定。這也對大秦鐵路產生了一定影響。
預計下半年,隨著煤炭保供應以及“公轉鐵”“散改集”等增量,大秦鐵路還將迎來新一輪利好,券商仍舊維持買入評級。
貨運升,客運降
一直以來,鐵路運輸煤炭具有運力大、成本低、能耗小等優勢,而大秦鐵路則是煤炭運輸的主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大秦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3.42億噸,較2020年同期增長12.4%,較2019年同期增長 2.0%,占全國鐵路貨物發送總量23.66億噸的14.45%。
貨運仍是大秦鐵路的主要支撐點。數據顯示,貨運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81.07%。公司運輸的貨品以動力煤為主,主要承擔晉、蒙、陜等省區的煤炭外運任務。運輸的其他貨品還包括焦炭、鋼鐵等大宗貨物,以及集裝箱、零散批量貨物。
今年上半年,完成煤炭發送量2.88億噸,占全國鐵路煤炭發送總量12.8億噸的22.50%,繼續在全國鐵路貨運市場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區域煤炭運輸方面具有較強的競爭優勢。
“2021年上半年國內煤炭消費快速增長,是在煤炭進口出現快速下降的背景下,煤炭市場供需兩旺,通過增加集裝箱、敞頂箱運量, 試點推行入廠焦炭、煤炭、礦石、出廠鋼鐵一體化打包服務等方式開發新增量。”光大證券分析師程新星表示。
客運方面,大秦鐵路公司開行多列以太原、大同等車站為始發終到的旅客列車,通達全國大部分省市、自治區,2021年上半年,客運收入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8.05%。 由于國內疫情出現反復,客運需求恢復仍落后于貨運需求恢復,公司2021年上半年共實現客運收入約31億,較去年同期增長71.0%,較19年同期下降 16.8%。
同時,大秦鐵路也向國內其他鐵路運輸企業提供服務,主要包括機車牽引、貨車使用、線路使用、貨車修理等,并為大西高鐵、晉豫魯鐵路等提供委托運輸管理服務。
后勁仍足
在程新星看來,國內宏觀經濟延續穩定復蘇態勢,經濟基本面向好將對全社會電力、煤炭需求形成良性支撐。隨著冬用煤等季節性傳統用煤高峰來臨,在電煤庫存不高的背景下,國內煤炭需求有望延續增長態勢。
事實上,進入下半年,國鐵集團持續加強煤炭運輸保供,指導各鐵路運輸企業加大晉、陜、蒙、新等煤炭主產區外運力度,優先裝運電煤,增加電煤裝車比重。
供給方面,短期影響運輸偶發因素已經消除。截至7月31日,因暴雨中斷的侯月鐵路開行列車已恢復至8成以上,遭二次受災的太焦鐵路也已得到有效搶修; 另一方面,政策端保供穩價持續推進,預計有望提振大秦線運量。
當前,國鐵集團加大煤炭主產區外運力度、煤炭保供增產及運輸結構公轉鐵進一步加速推進;需求方面,下半年夏冬季節性傳統用煤高峰來臨,疊加北方主要港口煤炭庫存偏低,終端補庫需求將迅速恢復。
同時,國家及各地方政府繼續深入推進運輸結構調整,煤炭等大宗貨物向鐵路運輸集中的趨勢更加明顯,加之社會物流總量保持良好增勢,都為公司進一步挖掘“公轉鐵”“散改集”等增量提供了支持。
按照預計,浙商證券分析師匡培欽預計,全年大泰線運量仍將回升至4.3億噸以上。
大秦鐵路財報指出,未來將聚焦全年運量目標,致力于打造高效集約、融合暢通、綠色環保及穩定可靠的貨運服務體系。穩定“基本盤”,加強與煤企、電廠等重點企業合作,加大“公轉鐵”“兩高一遠”等貨源組織,緊盯協議兌現率,鎖定大宗貨源,集中力量搶運電煤。打好“主通道”,構建做強大秦、擴 大石太、聯通浩吉、強化侯月、暢通同蒲的運輸新格局,加快專用線和“短平快”工程建設,完善集疏運體系,打滿通道能力。
匡培欽表示,長遠來看,受到“碳中和”影響,煤炭需求整體將下降,但大秦線仍有三方面因素支撐。比如,煤源結構調整,煤產地持續向三西地區集中,區位優勢鞏固大泰鐵路主業護城河;運輸結構調整,公轉鐵持續推進,國鐵集團與各地方政企合作推動鐵路貨運增量行動,長期看有望改變我國大宗貨物公路運輸主導的格局;競爭線路分流較弱,西煤東運四大干線比較下,大秦線運輸成本優勢仍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