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廣州市河長制辦公室7日消息,廣州市列入中國國家監管平臺的147條黑臭水體已全面消除黑臭,2020年1月至5月該市9個國考斷面全部穩定達標,其中,鴉崗斷面從2018年的劣Ⅴ類水到目前穩定達到Ⅳ類水。
廣州市河長制辦公室介紹,該市車陂涌、雙崗涌、景泰涌整治已入選中國治水典型案例,流溪河流域89條一級支流劣Ⅴ類數量由46條減少到20條,污染物氨氮排放總量削減了79%,全市日污水處理能力達到766萬噸,居中國第二,僅次于上海。
“如今的廣州,天更藍、水更清、地更潔、城更美。”不少廣州市民向記者表示,該市經過污水整治,城市環境有了明顯改變,大家能在天河區車陂涌看見消失多年的螢火蟲,在海珠濕地欣賞菖蒲和荷花,在獵德涌邊的親水平臺還可以打太極、釣魚和下棋,十分愜意。
廣州市河長制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自2016年以來,該市堅持綜合治理、標本兼治、重在治本,持續推進“三源四洗”,深入開展“源頭減污、源頭截污、源頭雨污分流”等工作,全面推進水環境治理水平及治理成效實現根本性提升。
此外,廣州從2019年開始大力推進18座污水處理廠建設工作,截至2020年6月底已有17座建成通水,全市新增日污水處理能力196萬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