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6日,挖掘機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弓壩河水庫下游右岸灘地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壯 攝
內蒙古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16日在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弓壩河水庫下游右岸灘地開工建設。通過從黃河取水向岱海補水,該工程將實現遏制岱海湖面面積萎縮和改善湖水水質的目標。
這是5月16日拍攝的岱海西岸,船所在位置曾經為湖面(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據了解,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將在流經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的黃河干流上新建取水泵站,采用“三級加壓+兩級重力自流”的輸水方式,管線經過呼和浩特市托克托縣、和林格爾縣和烏蘭察布市涼城縣,最終接弓壩河入岱海。輸水線路全長131.57公里,設計引水流量3.02立方米每秒,施工總工期32個月。
5月16日,挖掘機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弓壩河水庫下游右岸灘地作業(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岱海是內蒙古重要的三大淡水湖之一,在調節氣候、修復生態、涵養水源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前些年,由于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的影響,岱海湖面面積不斷萎縮,鹽堿化程度加劇,水質變差,水生態系統退化。
近年來,當地實施以農業節水、工業節水、河道疏浚、應急補水、生態恢復、水質恢復為主的“兩節兩補兩恢復”綜合治理措施,岱海湖面萎縮速度放緩、水質有所改善。但是,岱海屬于封閉型內陸湖,只有對岱海進行生態應急補水,才能從根本上拯救岱海。
5月16日,挖掘機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市涼城縣弓壩河水庫下游右岸灘地作業。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水利部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岳中明在開工儀式上表示,岱海生態應急補水工程建成后,在全面實施岱海流域綜合治理的基礎上,通過在黃河豐水年份自黃河干流取水實施生態應急補水,將有助于遏制岱海湖面面積萎縮和生態環境退化趨勢,加快促進岱海生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