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南方數據服務聯盟創新發展大會在廣州市黃埔區舉行。當天,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以下簡稱試驗區)正式啟動建設。11家大數據企事業單位發起南方數據服務聯盟,圍繞試驗區建設發布《推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共識》,建立粵港澳三地數據融合長效機制,高水平打造大數據流通與交易綜合服務平臺,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推動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2020年8月,《中新廣州知識城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獲國務院批復同意。根據《規劃》,中新廣州知識城將運用量子計算、5G、區塊鏈、物聯網等新興及前沿技術,建設具備更加高效穩定的海量數據存儲、備份、運行及處理能力的國家級超大型IDC數據中心,探索創建粵港澳大灣區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高水平打造大數據流通與交易綜合服務平臺。
經過兩年的積累與沉淀,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數字化產業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在產業布局方面,該區重點打造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魚珠片區)、科學城工業互聯網融合發展示范區、知識城新一代通信網絡國際數字樞紐和生物島生物安全智慧島四大片區,形成“南北貫通”、產業鏈“內生增長”的數字經濟發展新格局。在產業平臺方面,該區建成國際數字樞紐運營中心、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廣州)創新中心,布局互聯網國際出入口、區塊鏈超級節點等新一批國家戰略性信息基礎設施,推動區塊鏈、5G、工業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
近年來,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先后獲批“區塊鏈特色的中國軟件名城示范區”、廣東省工業互聯網產業示范基地、廣東省首個面向5G技術的物聯網和智慧城市示范區,以及全國首個“中小企業能辦大事”創新示范區。試驗區啟動建設,標志著黃埔區、廣州開發區推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又一戰略性舉措落地。試驗區將積極研究建立粵港澳三地數據流動融合長效機制,推動、引導灣區數據要素市場規則化、規范化,借助南方數據服務聯盟平臺,促進全省大數據產業健康蓬勃發展,為數據要素市場健康運行提供經驗,助力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
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
大會現場,南方數據服務聯盟(以下簡稱聯盟)正式組建。聯盟由工信部電子五所、中國信通院、廣發證券、廣州化工交易中心、科學城信科集團、騰訊、百度、華為、阿里、商湯科技、新時泰洋投資等11家從事大數據相關技術研發、生產、銷售、技術服務等企事業單位及社會組織共同發起,將圍繞試驗區建設,探索建立數據要素流通規則,引導數據要素市場規則化、規范化,促進數據市場高速發展,賦能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值得一提的是,聯盟成員單位均為大數據產業中具有領域優勢性的機構,涵蓋“政、產、學、研、金、服、用”完整鏈條。
數字經濟要持續健康發展,需要規范發展、完善治理體系。當天,聯盟還發布了《推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共識》,在強化數據要素供給、創新數據市場機制、活躍數據交易市場、健全數據安全保障等4個方面提出倡議,共同推進數據要素市場發展。
當天,聯盟同步成立專家委員會,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徐宗本,國際歐亞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魏少軍,工信部電子第五研究所副所長王蘊輝等首批6位行業專家代表頒發聘書。專家委員會將為聯盟提供專業咨詢建議,協助聯盟完成專項課題研究、項目推進等。
大會還舉行了以“共話數據服務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建議”為主題的圓桌會議。“數據服務不僅僅是把數據存儲起來作為一種要素去市場交易,大數據本身是一個價值鏈,從收集、存儲、處理、分析到應用,數據服務應該定位在數據價值鏈本身的增值服務上,需要每一個環節協同去賦能,這是數據服務的真正含義。”徐宗本院士認為,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刻融合將是聯盟發展的一個重要著力點。
魏少軍院士圍繞數據安全問題提出見解。“數據放在那兒如同鐵礦石一樣,但是在加工過程中,不斷產生新的價值,有價值一定會出現安全性問題。”魏少軍院士表示,數據安全性涉及多方面、多層次的制度法規建立,以及政府多個部門的溝通協同。“廣州先邁出這一步非常不容易,抓住這個機遇,能夠在全國做出樣板,推廣成為一種范式,是這項工作最有意義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