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謝切諾夫國立醫科大學12日宣布,由該校組織實施的重組腺病毒疫苗志愿者臨床試驗順利結束。試驗中志愿者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表明疫苗是安全的。志愿者中第一組將于7月15日出院,第二組7月20日出院。
謝切諾夫大學醫學寄生蟲學、熱帶病和蟲媒病學院院長亞歷山大·盧卡紹表示,本次試驗的任務是驗證疫苗對人體的安全性,在這次試驗中,38名志愿者分為兩組,一組接種一份劑量的疫苗,另一組接種兩份劑量。試驗中發現,除了接種后前幾天體溫升高之外,志愿者未出現任何不良反應,所有人身體良好,說明疫苗是安全的。
盧卡紹稱,為防止感染新冠病毒,影響試驗結果,在試驗之前,志愿者們接受了2周時間的隔離。兩組志愿者出院之后,還將接受健康狀況監測和免疫力時效性等醫學指數的評估。
本次試驗的重組腺病毒疫苗是由俄衛生部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和俄國防部第48中央科研所共同研發。這款疫苗之所以很快研發成功,是由于該中心使用了2018年研制埃博拉疫苗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的技術方案。中東呼吸綜合征也是一種冠狀病毒,當年該中心采用的技術路線研制的疫苗在臨床方面得到了很好的驗證。
此前,加馬列亞流行病與微生物學國家研究中心主任金茨堡表示,這款疫苗研制成功后,研發人員對自己的科研成果非常有信心,他們首先自愿參加接種試驗以表明疫苗的安全性。結果表明,被測試者體內均發現了保護性抗體。6月18日,俄衛生部批準謝切諾夫國立醫科大學對這款疫苗開始臨床試驗。
對于俄羅斯一些媒體報道的該疫苗很快就要進入大規模生產的說法,俄羅斯梅奇尼科夫疫苗和血清科研所實驗室主任米哈伊·科斯基諾夫教授認為,通常情況下任何疫苗都要進行3期臨床試驗,每一期試驗需要1.5個月到2個月時間,謝切諾夫國立醫科大學完成的試驗應該是第一期試驗,只是對疫苗安全性的試驗,還應該進行第二期和第三期試驗,3期試驗完成后才能完整地評估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