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銀保監會官網發布的行政處罰信息顯示,5月份,銀保監會共開出12份針對個人或銀行的行政處罰決定。其中,有11份罰單是針對銀行,共涉及華夏銀行、渤海銀行、招商銀行、中國銀行和東亞銀行(中國)。在被罰原因上,銀行資金通過不規范貸款、理財產品等方式違規流入土地和地產市場是最高頻問題。
據統計,在5月的行政處罰中,華夏銀行被罰沒9830萬元、渤海銀行被罰沒9720萬元、中國銀行被罰沒8761.355萬元、招商銀行被罰沒7170萬元、東亞銀行(中國)被罰沒1000萬,華夏銀行青島分行、渤海銀行廣州分行、渤海銀行成都分行的相關負責人因各種原因分別被罰沒5萬元。
經梳理,在罰單詳情中,5家銀行存在的共性問題主要是借貸管理不規范、理財產品管理不規范,資金違規流向地產領域。其中,東亞銀行(中國)在被行政處罰的違法違規問題中,有11項與房地產行業相關。
在借貸項目上,中國銀行、渤海銀行、招商銀行、東亞銀行(中國)存在和房地產領域相關的不規范借貸。在貸款流程上,東亞銀行(中國)由于貸款支付及貸后管理不到位,導致房地產開發貸款部分資金被挪用;渤海銀行被罰的原因是,向房地產開發企業發放貸款未記入房地產開發貸款科目、違規向四證不全房地產項目提供融資。
2020年以來,銀保監會對銀行資金違規進入樓房地產領域不斷進行重拳打擊,先后聯合央行、住建部等相關部門印發了《關于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關于防止經營用途貸款違規流入房地產領域的通知》等,對房地產貸款集中度和個人住房貸款集中度明確了監管要求,嚴查銀行資金違規進入樓房地產行業。
業內專家指出,銀行信貸、理財等資金違規流入地產市場,將加大市場風險。銀行通過發放經營性貸款,可幫助企業恢復生產經營,但仍有機構及個人利用“政策空子”套取銀行貸款等資金,偏離了靠金融支持企業恢復經營的初衷。監管部門加緊制定法規、加大嚴查打擊違規力度,有利于資金用途的規范,確定銀行、企業應負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