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不佳的A股半導體板塊再現異動股,這一次是上市即將滿四年的國科微(300672.SZ)。股價業績雙暴漲,謠言纏身緊急澄清,股東上演高位減持,國科微一系列表現,為寒冷的A股半導體板塊加了一把“干柴”。
截至5月12日收盤,國科微股價報收102.97元/股,與一個月前的4月12日收盤價42.11元/股相比,暴漲135.68%。不過,本欲叫好的投資者卻在5月13日直接“吃下”國科微一記15.02%的暴跌。
擁有1萬多名在冊股東的國科微正在“漩渦”沉浮。消息面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名半導體產業風投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公司已出來辟謠,但該傳聞還可繼續觀望”。
與華為海思關系成謎
天眼查APP顯示,國科微成立于2008年,是國家規劃布局內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首家獲得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注資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也是中南地區規模最大的集成電路設計企業之一。另據公開資料顯示,國科微是國產SSD(固體硬盤)芯片公司,系A股唯一一家集存儲主控芯片設計,存儲主控芯片銷售,固態存儲硬盤銷售業務為一體的公司。
拉長時間線來看,國科微在二級市場的表現自上市以來表現平平,在2017年深交所上市的它,近四年來股價長期徘徊在30元/股至50元/股之間。但這個局面在4月13日出現了改變。
從4月13日開始,國科微股價持續攀升,起初漲幅保持在1%左右,但在4月29日之后一路高漲,并于5月10日收獲漲停,期間,股價從41.62元/股的最低位漲到最高位105元/股,漲幅達152%。
股價暴漲的期間,國科微在消息面上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其中,與華為及海思關系如何的猜疑最為惹眼。5月11日,多位投資者在互動易上圍繞國科微與華為及海思合作向公司董秘求證。
5月12日晚間,國科微披露澄清公告稱,傳聞所提到公司與華為及海思存在芯片合作事宜為虛假信息,公司與華為及海思沒有合作或業務往來。國科微還表示,傳聞所提到公司盈利預測等信息均為虛假信息,公司目前未發布過2021年或未來年度的財務預測。
受公告影響,5月13日,國科微股價暴跌15.02%,市值蒸發約25億。但一名半導體產業風投人士告訴《華夏時報》記者,“公司已出來辟謠,但該傳聞可以繼續觀望”。
股東高位減持,交易所發函
股價暴漲之際,公司股東開啟減持計劃。5月11日晚間,國科微公告稱,股東長沙芯途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途投資”)計劃合計減持不超過536.24萬股,即不超過本公司總股本的2.9739%,占芯途投資總持股數量的24.9857%。
減持計劃具體為:計劃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3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356.24萬股,即不超過本公司總股本的1.9756%;計劃在本公告披露之日起15個交易日后的6個月內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減持本公司股份不超過180.00萬股,即不超過本公司總股本的0.9982%。
據悉,國科微法人代表為向平,實際控制人也為向平,而芯途投資為向平一致行動人。天眼查APP顯示,國科微實控人向平持有芯途投資40.21%的股權,是其最終受益人。
此次減持原因,據公告顯示,為芯途投資自身資金需要。受消息影響,國科微5月12日股價一度下跌11%,不過隨后股價開始回升,截至收盤,股價漲1.48%,報102.97元/股。
按照5月11日收盤價101.47元計算,芯途投資本次擬套現約5.44億元。
這一次股東減持,引來深交所目光。5月12日,國科微收到深交所關注函,要求其對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大股東減持等進行說明。該關注函指出,4月15日至5月11日,國科微股價持續上漲,區間漲幅達135.32%,超出同期創業板綜合指數132.89%,5月6日、5月11日兩次達到股票交易異常波動標準。
深交所要求國科微補充說明公司、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動人是否存在應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項或處于籌劃階段的重大事項,公司董監高人員及大股東近一個月買賣公司股票的情況,公司是否存在利用信息披露配合前述人員減持的情形。
根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一季度,共3家主力機構(均為一般法人)持有國科微,持倉量總計8682.28萬股,占流通A股50.31%,其中包括湖南國科控股有限公司,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業界俗稱的“大基金”)及芯途投資。
而就在公司股東減持,謠言纏身之前,國科微終止了一次定增。2021年4月20日,國科微和保薦人中信建投向深交所提交了申請,申請撤回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相關文件。
據了解,2020年9月,國科微披露了一項募資總額不超過11.4億元的定增預案。定增發行對象為包括公司實控人、董事長兼總經理向平在內的不超過35名(含35名)的特定投資者。資金主要用于AI智能視頻監控系列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超高清8K廣播電視系列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還有補充流動資金和償還銀行貸款。
營收增長超7倍,扣非后仍凈虧
國科微股價暴漲與業績爆發有著緊密關系。4月27日晚間,國科微披露了2020年年度報與2021年第一季度報告。除了2020年國科微實現營收7.31億元,同比增長34.64%的“成績單”亮眼,國科微一季度的成績格外引人注目。
據財報顯示,2021年一季度,國科微實現營業收入4.12億元,同比增長732.14%,實現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17.71萬元,同比增長103.37%,實現扭虧為盈。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科微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92.32萬元。
國科微解釋稱,業績暴增主要因固態存儲系列芯片及產品業務板塊營收大幅增加。公司芯片銷量的增長主要來自于國產替代。據2020年報顯示,固態存儲控制芯片貢獻了國科微64.68%的收入。不過,對于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國科微并未給出過多解釋。
虧損或與銷售毛利率下降有關。《華夏時報》記者翻閱近年同期財報發現,國科微毛利率在今年一季度出現了大幅度下滑。據財報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和2020年第一季度,公司銷售毛利率分別為36.68%和40.55%,但2021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為13.43%。銷售凈利率在2019至2021年的一季度數據分別為-28.60%、-69.28%、0.09%。
國科微在營收增長超過7倍的情況下,扣非凈利潤依舊虧損,公司增收不增利讓投資者格外關注。在5月12日深交所的關注函中,深交所也對國科微的業績提出了疑惑。該關注函要求,請補充說明公司一季度收入、凈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凈利潤仍虧損的原因;核查說明定期報告披露前公司是否出現業績泄漏,相關內幕信息知情人在窗口期的交易情況、是否存在內幕交易的情形。
在今年一季報中,國科微表示,公司專注于集成電路芯片的設計研發,生產采用Fabless經營模式。近期,市場需求的不斷增加導致全球集成電路行業產能緊缺,晶圓代工廠、封裝測試廠的產能能否滿足公司的采購需求存在不確定性。同時,上游代工廠產能的切換和產線的升級均可能導致公司采購價格的波動與產品毛利率的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國科微將于5月21日迎來限售股解禁,將解禁53.8666萬股,,占總流通股本的0.31%,類型為股權激勵限售股份。
資本市場如海,且浪濤洶涌,國科微船行至何處,才能平穩,《華夏時報》記者將繼續關注。不過在此之前,記者發現,國科微近一年來并未有券商研報覆蓋,且國科微的靜態市盈率已經高達222.68倍。
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國科微在冊股東總計12851戶,相比上一季度減少1596戶,降幅為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