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股市大跌,抄底資金繼續洶涌入市。股票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ETF)再獲百億資金凈流入,超過八成產品有資金凈買入。
單日凈流入再超百億
根據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股票ETF資金測算模型計算,3月23日,股票ETF整體流入資金100.3億元,這已是3月份以來第三個凈流入資金破百億的交易日。在3月17日、19日的劇烈震蕩中,股票ETF同樣獲得百億體量的資金買入;3月23日,滬指再現超3%的跌幅,場內資金不懼調整,再現百億資金凈流入的積極信號。
而在股市大幅下跌的近7個交易日中,ETF累計凈申購資金已達500億元。
從資金流向看,3月23日,131只股票ETF發生了資金的流動,其中凈流入的有109只,占比83.2%。而跌幅居前的大盤寬基指數、泛科技指數仍然是資金流入的主方向。
數據顯示,截至3月23日收盤,凈流入資金超1億元的16只股票ETF平均跌幅為4.63%。有16只股票ETF凈流入資金超過1億元,其中9只為大盤寬基指數產品,5只為泛科技ETF。另外,券商ETF、華夏央企結構調整ETF等也受到資金青睞。凈值跌幅超過7%的華夏、廣發旗下半導體芯片ETF,兩只產品凈流入資金分別為18.8億元和3億元;跌幅超6%的華夏、銀華旗下5GETF同期凈流入資金17億元和4億元。
大盤寬基指數產品中,南方中證500ETF、華夏上證50ETF、易方達創業板ETF等都獲得4~6億元的凈買入。 資金追逐的前三名分別是華夏基金旗下芯片ETF、5GETF,華泰柏瑞滬深300ETF,凈流入資金都超過了10億元,分別為18.86億元、17.05億元和13.51億元。
雖然科技類ETF在二級市場大幅震蕩,但業內人士仍看好行業的高景氣度。
一位芯片主題ETF基金經理表示,2月份以來,半導體芯片行業成份股出現大幅調整。但從基本面來看,暫未發現行業景氣度發生明顯變化。政策層面,“十二五”期間,政府大力支持芯片產業發展,未來發展空間較大;資金層面,國家大基金一期已投資完畢,共計投資1387億元;國家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22日成立,預期總投資規模2000億元。同時,國家大基金撬動地方基金,芯片產業正迎來密集投資期。從行業景氣度來看,受益于整個電子行業高景氣度,預計芯片行業景氣度持續向上。“半導體芯片行業屬于高波動行業,過快的估值擴張會帶來短期回調。‘風物長宜放眼量’,短期回調釋放了階段性的風險。從中長期來看,趨勢的結束需要邏輯被打破,而支撐芯片行業向上的邏輯當前并未改變。”
科技類ETF“強者恒強”
銀河證券基金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3月23日,22只股票ETF資金凈流出,整體占比和流出金額都相對較小。以流出最多的國泰新能源汽車ETF為例,該只基金昨日凈流出資金3293萬元,國泰CES半導體行業ETF、興業上證紅利低波動ETF凈流出資金也超過1000萬元,但與億元體量的凈流入資金不在同一量級。另外,國泰中證計算機主題ETF、嘉實中證央企創新驅動ETF也出現了百萬級別的資金凈流出。不過,無論是資金體量還是基金數量,當日資金凈流出的產品都只是少數。
從少數凈流出資金的產品看,伴隨股市調整和賺錢效應的減弱,科技類ETF產品之間也在分化,同類型產品間“強者恒強”的情況日益明顯。
北京一位大型公募指數型基金經理表示,股票ETF產品呈現“流動性集中”的現象,具備先發優勢、規模和流動性優勢的產品更容易獲得資金青睞,尤其是跟蹤同一指數的股票ETF,在產品設計、套利交易、市場營銷、成立時機等方面都存在競爭,資金往往會傾向于持有規模大、流動性好、交易費率低、交易策略豐富、風控嚴格的產品,形成“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格局。“不過,現在多數科技類ETF成立還不足一年,雖然基金規模已經比較懸殊,但相對于市場容量來看,很多細分領域還沒有形成穩定的行業龍頭,后發產品仍有機會。”(李樹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