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財經4月27日電(邵婉云 葛成)“高校畢業生規模達新高,就業如何保障?”“一季度就業形勢如何?”“勞動者不愿當工人怎么辦?”“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如何保障?”……
27日,人社部召開2022年一季度新聞發布會,對這些熱點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一季度就業形勢如何?
——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
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國際形勢復雜嚴峻,國內疫情影響持續,對就業造成了一定壓力,但經過各方面共同努力,就業局勢總體保持基本穩定。
一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285萬人,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26%;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平均值為5.5%,與上年同期基本持平。
人社部表示,將全力支持企業穩定擴大就業。落實失業保險支持穩崗和培訓系列舉措,延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對部分特困行業實行社會保險費階段性緩繳政策,提高中小微企業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比例,繼續實施企業吸納重點群體補貼政策,支持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穩定擴大企業吸納就業規模。
除此之外,還將促進重點群體就業。突出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聚焦困難問題,實施百萬就業見習崗位募集、城鄉基層崗位募集計劃,接續開展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和未就業畢業生服務攻堅行動,積極拓展就業渠道,扎實做好服務保障。穩定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務工規模,加強地區間勞務協作和信息對接,推進勞務品牌建設,實施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易地搬遷大型安置區就業幫扶行動。加強困難群體就業幫扶,健全就業援助機制,開發一批公益性崗位托底安置。
畢業生規模達1076萬!如何保障就業?
據人社部介紹,今年,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076萬新高,在國內外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情況下,促進就業的任務更重。
人社部表示,下一步,將堅持把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作為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針對畢業生不同時段的求職需求,與有關部門一起發力,支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重點有四個方面的舉措:
一是加力渠道拓展。進一步完善畢業生就業創業的支持政策,推進政策落實打包快辦,加快政策兌現,引導畢業生到中小微企業、城鄉基層就業,穩定擴大國有企業招聘,穩定事業單位、基層項目招聘招募,支持畢業生自主創業、靈活就業。同時,針對疫情影響,指導各地調整優化公共部門考試招錄的時間安排,為畢業生求職留出時間窗口。
二是加力崗位推送。繼續推進公共就業服務進校園活動,將崗位信息、指導培訓、創業扶持等服務送到畢業生身邊。同時,接續開展城市聯合招聘、民營企業招聘等活動,提早啟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應對疫情影響線上線下大規模推送崗位,擴大社會參與面,推出更多有特色的行業專場招聘。
三是加力見習培訓。深入推進百萬見習崗位募集計劃,針對畢業生工作經驗積累的需要,募集一批高質量的見習崗位,推出一批國家級見習示范單位,提升畢業生實踐能力。同時,針對畢業生職業發展的需要,積極組織參加技能培訓,著力提升培訓質量,拓展新職業培訓,支持畢業生實現技能就業。
四是加力困難幫扶。對離校未就業畢業生,提早做好信息銜接,做實幫扶臺賬,暢通各類登記求助渠道,及時跟進提供實名制服務。對脫貧家庭、低保家庭、零就業家庭、殘疾等困難畢業生開展“一對一”就業援助,優先提供服務,優先推薦崗位。對長期失業青年,及時納入就業失業管理服務,加強實踐引導和分類幫扶,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就業市場。
總之,人社部門將盡最大努力,創造積極條件,助力畢業生到各領域施展才華、建功立業。
勞動者不愿當工人怎么辦?
當前,技能人才職業發展在縱向晉升上存在“天花板”問題、職業技能水平與使用待遇不能有效結合等問題依然突出,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缺乏,這些都不能適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需要。
為解決這些問題,人社部表示,將在現有職業技能等級設置的基礎上適當增加或調整技能等級。對設有高級技師的職業(工種),可在其上增設特級技師和首席技師技術職務(崗位)。健全技能崗位等級設置,暢通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形成由學徒工、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高級技師、特級技師、首席技師構成的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
與此同時,建立與職業技能等級(崗位)序列相匹配的崗位績效工資制,強化工資收入分配的技能價值激勵導向。將職業技能等級作為技能人才工資分配的重要參考,突出技能人才實際貢獻,通過在工資結構中設置體現技術技能價值的工資單元,或根據職業技能等級設置單獨的技能津貼等方式,合理確定技能人才工資水平,實現多勞者多得、技高者多得。
失業人員基本生活如何保障?
人社部表示,今年,失業保險繼續實施一系列階段性、組合式穩就業保民生政策,進一步加大援企穩崗、技能提升、兜底保障力度,積極助力“六穩”、“六保”。支持舉措具體為“降、緩、返、補、擴”五個方面。
一是降,即延續降低費率。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率政策再延續實施一年,政策執行到2023年4月30日。
二是緩,即加大緩繳社保費力度。在前期對餐飲、零售、旅游3個特困行業企業,階段性實施緩繳失業保險、工傷保險費政策的基礎上,將行業實施范圍擴展至民航、公路水路鐵路運輸行業,將緩繳險種范圍擴展至養老保險。其中,養老保險費緩繳期限3個月,失業保險和工傷保險費緩繳期限不超過1年,緩繳期間免收滯納金。
三是返,即提高穩崗返還標準。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對不裁員少裁員的參保企業,返還一定比例失業保險費。傾斜支持中小微企業,明確返還比例從60%最高提至90%;對沒有對公賬戶的小微企業,可將資金直接返還至當地稅務部門提供的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賬戶。
四是補,即加大職業技能培訓補助力度。在繼續實施對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發放職業培訓補貼、繼續放寬參保職工技能提升補貼申領條件的基礎上,將技能提升補貼受益范圍拓展至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同時,新增兩項階段性政策,向受疫情影響暫時無法正常生產經營的中小微企業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允許基金結余較多的統籌地區提取4%左右的失業保險基金結余用于職業技能培訓。
五是擴,即延續實施擴圍政策。在持續做好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農民工一次性生活補助等常規性保生活待遇發放工作的基礎上,延續執行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今年底前繼續向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向參保失業農民工發放臨時生活補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