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年)》中提出,適度超前部署一批氫能項目。今年,多個氫能領域重點項目相繼落地。
廣東省發改委近日公布《廣東省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包括灣區氫谷、云浮云城氫能特色小鎮等氫能重點項目在列。其中,于1月完成簽約的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將在今年開展一期建設。而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也在近日開工,選址山東濟南起步區,氫能產業基地項目陸續開工將進一步推動區域氫能產業集聚發展。
此外,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多個大型能源企業及上市公司在今年入局或繼續加碼氫能賽道,燃料電池關鍵材料及核心零部件、電解水制氫等領域成為布局重點。
多地建設氫能產業基地
2022年1月11日,佛山市南海區人民政府與國家電投集團氫能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舉行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合作協議簽訂儀式,計劃總投資約100億元。根據《廣東省2022年重點建設項目計劃表》,國家電投華南氫能產業基地項目(一期)計劃投資20億元,圍繞質子交換膜、碳紙、燃料電池、動力系統等開展技術研發、裝備制造與示范應用推廣,建設成為國家電投集團質子交換膜、碳紙華南地區唯一的氫能產業基地。
國家電投氫能公司創新總監剛直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華南氫能產業基地主要面向三個方面實現攻克。一是依托產業基地,重點實現碳紙、膜材料等關鍵材料的自主化和產業化,達到氫燃料電池產業鏈補鏈強鏈的作用。二是推動更加先進的電堆系統產品研發,滿足未來氫燃料電池商業化運作后各個領域對于相關產品的需求。三是依托廣東區域氫能產業發展,推動燃料電池示范應用和商業模式創新,推動全產業鏈降成本,盡早實現商業化。
“圍繞燃料電池‘八大件’,我們目前已在佛山實現了其中‘六大件’的自主化,正在推進產業化,今年也在抓緊建設碳紙這條產線。”剛直表示。
近日,國家電投黃河流域氫能產業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選址山東濟南起步區,總投資100億元,一期投資40億元,將開展燃料電池及關鍵材料研發,打造國家級氫能創新平臺,建設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推進氫能在交通、供能等領域全面應用。
據了解,該項目擬建設氫能產業研發創新中心和高水平研發實驗室,建設由車用燃料電池、關鍵零部件等4條生產線組成的燃料電池裝備制造基地,并成立氫能產業專項基金,建設各領域氫能應用示范項目,打造氫能應用示范區。
氫能產業基地相繼落地,將帶動形成產業聚集,推動區域氫能產業建設更加完整的產業集群。除廣東、山東外,多地在今年開始布局氫能產業園、產業基地項目。據不完全統計,2022年至今,北京、天津、浙江、江蘇、河北、河南、廣東、內蒙古8?。▍^市)共規劃了30個2022年擬新開工氫能產業項目,其中氫能產業園項目占比高達43%,幾乎占據半壁江山。根據相關項目規劃和建設周期來看,多數項目的一期工程將于年內完成。
受訪專家對此表示,這表明構建完整氫能產業鏈是多地共同的出發點,也符合國內氫能產業處于快速建設階段的發展需求。在眾多產業基地、產業園項目的推動下,未來氫能產業產能將得到提升,各地區產業集聚程度也將進一步提高,有利于氫能產業的集聚發展。
能源企業持續加碼氫能賽道
在業界看來,氫能產業前景可觀,疊加利好政策不斷出臺等因素,吸引眾多大型能源企業及上市公司相繼入局。今年,能源企業加碼氫能產業動作頻繁。
3月18日,納爾股份發布公告稱,公司于2022年2月22日與上海臨港經濟發展(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氫能源領域核心零部件項目、氫能源關鍵裝備項目、氫能源產業研究院等項目落地臨港集團園區。
在氫能領域的核心零部件項目中,公司將重點關注燃料電池膜電極產品和PEM電解水制氫核心零部件的產業化。在氫能領域的關鍵裝備項目中,將重點關注氫能領域關鍵設備的研發和生產,在關鍵零部件上取得突破,打破國外壟斷,實現國產化。
站在中國能源安全和產業發展背景下探討,實現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自主化、產業化將是氫能產業發展下一階段的重點目標,除納爾股份外,不少能源企業也對此展開布局。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梳理發現,在不到1年的時間里,康普頓共計在氫能領域投入了超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康普頓在氫能領域的投資項目均圍繞氫能源產業核心材料及核心部件的研發、生產等環節。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廣東省燃料電池重點實驗室主任廖世軍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現在政府層面廣泛關注關鍵材料和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產業化,主要以突破燃料電池八大件“卡脖子”問題為重點方向,希望能追趕國際水平。“各企業專注探索這些領域將有助于盡早實現技術攻關,推動關鍵材料和零部件自主化、產業化,從而進一步降低成本?!?/p>
除此之外,電解水制氫領域也是能源企業布局的重點。
今年3月,國富氫能裝備產業基地(三期)項目在張家港市開工奠基,其中包括建設年產高壓氫氣Ⅲ型瓶8萬只、500套水電解制氫設備的智能化產線。
3月14日,深圳瑞麟科技與北京亨通智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商議共同推行將可再生能源以水電解制氫的方式轉化為綠氫, 減少能源浪費,創造能源轉型的理想模式。而在去年11月,瑞麟科技已與光伏巨頭晶科科技“牽手”,擬深入合作開展“光伏發電+制氫”和“綠電+綠氫”。
多位受訪專家對此表示,多家企業相繼布局電解水制氫裝備,將極大拉動上游電解水制氫設備的出貨規模。目前電解水制氫相比其他制氫方式成本最高,但從政策來看,綠氫是氫能產業長期發展的方向,未來隨著風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規模效應顯現,以及電解槽等關鍵材料和技術實現國產化,制綠氫成本將大幅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