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雖然大盤只上漲了4.8%,但A股市場整體交投卻很活躍,不僅市場總市值創新高,達到91.88萬億元,且多達361家公司股價漲幅在1倍以上,而單日成交金額達萬億元的也能持續多個交易日。
相對較高的市場人氣,或因傭金戰緣故,理應受惠最大的券商經紀業務卻普遍出現了增收不增利的情況,以北京地區的券商分支機構為例,凈利潤總額不僅同比小幅下滑,甚至約2/5的券商分支機構仍處在虧損狀態,其中約150家2021年的虧損金額超過百萬元。
在京券商分支機構去年總營收同比增長25%
規模達151億元;平均傭金降至萬分之三
《紅周刊》記者從北京證券業協會獲得的數據顯示,近600家在京券商分支機構中,2021年營收總額為151億元,同比增長約15%。其中,國信證券北京分公司力拔頭籌,去年錄得營收4.49億元。
排在其后的券商分支機構分別為中金公司建國門外大街營業部、平安證券北京分公司、中信建投北京東城分公司、中金財富證券宋莊路營業部、高華證券金融大街營業部、國泰君安知春路營業部,營收規模均突破3億元。2020年時,這7家分支機構當年突破3億元的僅有4家。若進一步觀察前二十家券商分支機構,可看到多數機構的營收是實現增長的。
表1 北京地區的券商分支機構2021年營收前20強(單位:元)
整體來看,北京地區去年營收大于億元的券商分支機構有30家,年營收在5000萬元~1億元之間的有接近50家,而年營收在1000萬元~5000萬元的券商分支機構則接近200家。
一邊是市場的活躍帶動券商基層單位的整體營收增長,而另一邊則是“傭金戰”的繼續,讓券商分支機構普遍存在“增收不增利”的難題。據北京證券業協會的數據,2020年~2021年末,北京地區券商給客戶的平均傭金已經從萬分之4降到了萬分之3,降幅達25%。
華融北分、太平洋某營業部營收為負
《紅周刊》記者發現,在北京證券業協會公布的數據中,有60多家券商分支機構的年營收不足100萬元,甚至有的還出現營收為負的情況。譬如太平洋證券崇文門營業部2021年營收為-6695元,虧損259萬元;華融證券北京分公司去年營收-58萬元。
這是為何?一般來說,營收為負,即意味著出現當期銷售退回>當期銷售收入情況。
對應到分支機構,據記者了解,華融集團自賴小民風波后,華融證券的業務、人事均受到很大影響,不僅規模瘦身,且業務也幾近暫停。2021年初,其因“歷史風險資產處置未有明顯效果、資管規模壓降不到位”的問題還被北京證監局約談,之后推進風險資產處置。
至于太平洋證券(601099.SH),近兩年則是屢屢被處罰,業績已經在券商內排名墊底。據財報,太平洋證券去年上半年的經紀業務營收為2.17億元,同比小幅下滑;實現營業利潤5497萬元,同比減少了2201萬元。此前,《紅周刊》曾報道過,其內蒙分公司爆發“假理財”案,大股東嘉峪投資還因對華創證券15億股權轉讓定金的償還事宜,被判敗訴。
業績分化驚人:4家分支機構年利潤破兩億
量化巨頭聚集,中關村片區交易最活躍
觀察北京地區券商分支機構的凈利潤指標,可看到高華證券金融大街營業部業績表現最為強勁,2021年凈利潤達2.44億元。排在其后的是中信建投東城分公司、國信證券北京分公司、國泰君安知春路營業部,年凈利潤均突破2億元。
表22021年全年凈利潤前20的北京地區券商分支機構(單位:元)
記者發現,在凈利潤排名前20機構中,有13家同比增長,有7家同比下滑,這意味著,越趨頭部,業務護城河越顯著。
表3 2021年12月北京地區券商分支機構凈利潤前十(單位:萬元)
分地域來看,雖然CBD區域的券商分支機構數量最多,但馬甸區域的客戶資產、利潤占比最高,而中關村區域的券商機構營收占比、A股交易金額最高。背后有何玄機?
《紅周刊》記者從私募、券商人士處了解到,中關村附近的客戶群以中青年人居多,交易換手率較高。近兩年量化私募快速崛起,中關村地區的高教資源豐富,為方便招聘,多家大型量化私募也坐落于此,包括九坤、靈均、玄元投資的辦公室均在這里,他們均帶動了該地區券商經紀業務收入的增長。
表4 北京12個片區的券商分支機構經營情況
另外還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后公募基金的發行火爆也帶動了券商理財產品銷售業務,但若從北京證券業協會發布的數據來看,進一步增長情況有所降溫:去年12月,轄區內共有509家分支機構開展了代銷金融產品業務,金融產品代銷收入4400萬元,和11月的收入情況基本持平。
增收不增利,超2/5分支機構經紀業務虧損
安信證券阜成門營業部去年虧1393萬元
北京地區近600家分支機構去年總營收雖然增長了15%,但42.71億元利潤總額相較2020年44.82億元的數字卻同比小幅下滑了5%,有明顯的增收不增利情況。
統計數據顯示,券商分支機構之間的業績和生存狀態分化如云泥之別,北京地區券商分支機構去年營收均值為2525萬元,中位數879.5萬元;2021年凈利潤均值714萬元,中位數僅有48.77萬元。超過250家分支機構去年虧損,占總數的2/5以上。甚至有4家券商的北京分公司去年虧損均超億元。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虧損數據并不意味著營業部的真實盈虧狀況。此前曾有龍頭券商員工對此解釋稱:上述現象和統計口徑相關,“分公司不具備獨立核算功能”。因此在排除分公司后,僅觀察營業部,安信證券阜成門營業部、中金財富證券科學院南路營業部、中金財富證券北京亞運村營業部的虧損情況最為嚴重。
不過這或也和統計口徑有關。“協會的營業部統計口徑主要是交易業務收入。”此前曾有中金公司人士向記者解釋:中金公司的主要盈利點在于資管產品代銷業務,這部分收入不計入營業部口徑,而是納入總部報表。實際上,中金財富證券的這兩家營業部也是公司的旗艦營業部、重點營業部,盈利狀況良好。
不管如何,這份數據從側面還是反映出,券商最傳統、最基礎的經紀業務對大部分券商的利潤貢獻已經越來越小了,轉型已經成為很多券商迫在眉睫的事。
(文中提及個股僅為舉例分析,不做買賣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