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國際形勢詭譎多變,國防日漸成為國家生存與發展的重要保障。數據顯示,我國軍費占GDP比例常年低于2%,而美國常年為3%-5%。隨著我國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國家戰略調整以及現代化軍隊高科技裝備體系更新換代,我國軍費開支將呈現逐年穩定增長態勢,從而為我國軍工行業的發展提供有力支撐。此行業背景下,軍用飛機保障與服務提供商——立航科技(603261.SH)即將登陸A股。
公開資料顯示,立航科技是一家以飛機地面保障設備、航空器試驗和檢測設備、飛機工藝裝備、飛機零件加工和飛機部件裝配等專業研發、設計、制造、銷售為一體的軍民融合企業,也是A股唯一主營飛機地面保障設備業務的企業。立航科技主要產品為掛彈車和發動機安裝車等飛機地面保障設備,廣泛配套于我空海軍現役及新一代戰斗機、轟炸機與運輸機。立航科技目前已取得三級保密資格單位證書、武器裝備科研生產許可證、裝備承制單位資格證書等軍工資質,并通過多個主機廠和科研院所的供應商綜合評審,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系。
受益航空領域戰略發展與需求推動公司有望獲得長足發展
據了解,自200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公布,我國國防經費支出便開始向空軍和海軍傾斜。2015年,“戰略空軍”定位首獲官方確認,標志我國空軍發展進入嶄新階段。2018年11月,在珠海舉行的“慶祝人民空軍成立69周年記者見面會”上,中國空軍在會上公布了建設強大的現代化空軍路線圖,明確指出到本世紀中葉,將全面建成世界一流戰略空軍。
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國防預算超1.3萬億元,同比增長6.8%。近10年來,我國國防支出占GDP比重平均約為1.3%,明顯低于軍費開支占GDP2.4%的全球平均水平。隨著國民經濟發展以及武器裝備建設力度不斷加大,我國國防投入將保持穩步增長,而空中力量作為我軍重點發展方向,將得到更多軍費支持。
在軍用航空領域,據中國產業信息網《2015 年中國軍用航空發動機產業發展現狀及需求市場前景分析》預測,未來20年,中國包括戰斗機和運輸機等在內的軍用飛機采購需求約2,900架,軍用航空器市場規模將達到2,29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4萬億元。在民用航空領域,波音公司在2019年《當前市場展望》報告中預測,未來20年中國將需要8,090架新飛機,總價值達1.3萬億美元。
巨大需求催生了產業協同新格局,近年來,軍民融合政策上升為國家戰略并向軍民深度融合發展。為了提高整個軍工行業產能和效率,國有軍工集團業務逐漸向核心主業聚焦,而將大量配套業務轉移給其他企業,相關企業獲得極大發展空間。立航科技作為我國軍機地面保障設備領域最具競爭力企業之一,在軍民航空領域旺盛需求的推動下,有望獲得長足發展。
自主研發賦能技術體系募投項目提升核心競爭力
立航科技高度重視研發體系建設,并始終堅持航空裝備產品原創設計和自主制造,研發費用率不斷提升,2018-2021年1-6月,研發投入占營業收入比例分別為4.99%、4.16%、4.74%、6.71%。此外,公司還與西北工業大學合作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保障了研發團隊不斷注入新鮮血液。截至2021年6月30日,公司共有研發人員91人,占員工總數的17.37%。
經過長期實踐,立航科技建立了完整的科研生產一體化業務體系,飛機地面保障設備作為公司主要產品,取得了60余項相關專利。與此同時,公司在電液伺服控制、傳感器與檢測、基于PLC液壓缸同步控制、多軸運動機構同步控制技術、機電液一體化、飛機裝配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形成了深厚的技術積淀。
值得一提的是,立航科技自主創新的多項航空裝備技術和產品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公司承擔的某型號任務中,公司研制生產了國內首臺自動運掛一體掛彈車,為我國空軍實現戰略機動和快速打擊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
此次立航科技IPO,募集資金聚焦主營業務,將用于航空設備及旋翼飛機制造項目,并補充流動資金。上述項目投產后,公司將通過新廠房的建設、生產設備的投入,更好的滿足公司未來高速發展所需條件。并通過研發中心建設、研發設備的投入,進一步強化公司自主研發實力,優化公司產品性能和質量,從而全面提升公司核心競爭力與行業地位。
免責聲明:此文內容為本網站刊發或轉載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本網無關。僅供讀者參考,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