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券商融資來勢洶洶。
3月7日晚間,東方證券公告稱,公司的A股配股申請獲得審核通過。據悉,東方證券計劃按照每10股配售不超過3股的相同比例向全體A、H股東配售,配股募集資金總額預計不超過人民幣168億元。
此前,“券商一哥”中信證券先后完成A、H股配股,募集資金總額近275億元,其中A股配股募集224億元,H股配股募集資金60.4億港元。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自2020年以來,券商密集采用定增、配股、發行可轉債等方式補充凈資本。
某大型上市券商人士表示,“資本中介業務現在被寄予厚望,而券商的監管體系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主,風控指標嚴格限制,因此券商需要補充凈資本以支撐資本中介等相關業務發展?!?/p>
事實上,2022年,配股融資大行其道,大幅超過定增總額。按股權登記日統計,2020年至今,共有12家券商上報配股融資方案,截至3月9日,已完成的配股融資額達到848億元,還有接近400億元的配股計劃在路上。
有業內人士認為,“盡管在配股方案發布后,市場短期波動,投資人選擇用腳投票,但相比定增來說,募資難度較低,因此這兩年總體規模大幅增長。”
在資本市場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的背景下,券商做大資本規模發展資本中介業務前景幾何?
天風證券分析師夏昌盛表示,“證券行業新一輪擴表核心驅動力來自券商面向機構交易對手業務擴張的服務體系(以衍生品業務為主)的建立,頭部券商以再融資加大資本優勢,賦能資本中介業務發展,進而為ROE的長期提升蓄勢?!?/p>
東方證券百億配股獲批
3月7日,東方證券發布A股配股獲證監會審核通過的公告,一月之前,東方證券H股配股已獲證監會通過。
公開披露信息顯示,此次東方證券配售股份數量總計19.58億股,A股和H股均為10配2.8股,其中A股配股股數為16.71億股,H股配股股數為2.87億股。此次配股募集資金總額預計為不超過人民幣168億元。
在募資的使用方向上,東方證券表示扣除發行費用后擬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擬投入資金的三塊業務分別為投資銀行、財富管理與證券金融和銷售交易業務。
對于銷售交易業務,東方證券表示,券商投資與交易類業務近年來已經成為市場中不可忽視的一股力量,公司將積極把握資本市場創新發展的機遇,提升投資研究、大類資產配置與交易、風險定價能力。
其中,權益類投資兼顧風險敞口與業績彈性,打造可持續發展的投資交易體系;構建全面領先、具備國際視野的FICC業務線,推進量化、做市和銷售體系建設,探索黃金大宗、外匯及其衍生品的穩定盈利模式,以客戶為中心實現自營向代客業務的拓展;金融衍生品業務探索創新交易模式,加大在股票多空、宏觀對沖、統計套利、期權策略等方面的投入,擴大和豐富收益來源。
事實上,隨著東方證券配股方案的過會,年內配股獲證監會批準的上市券商已達兩家,另一家為財通證券,計劃募資80億元。
此外,興業證券140億配股募資也已獲股東大會批準。
配股融資大行其道
2020年后,券商密集通過定增、配股補充凈資本,值得關注的是配股融資比例大幅提升。
3月3日,中信證券披露,H股配股完成,募集資金總額為60.4億港元,之前的2月15日,A股配股完成募資224億元。
深圳某私募基金合伙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券商依然是競爭很激烈的市場,2022年依然有很多券商要配股。
一方面是因為隨著資本市場改革深化、市場機構化程度提升,券商資本中介業務迅速增長。另一方面是,由于券商的監管體系是以凈資本和流動性為主的要求,作為表內業務的資本中介業務發展將會消耗券商的凈資本,一旦券商的凈資本等指標難以符合監管要求則其發展將會受到限制。
夏昌盛指出:“2020年末,中信自營權益類證券及其衍生品/凈資本達到78.5%,逼近80%的預警線,半年報顯示,其交易性金融資產科目下的股票頭寸幾無增長(均為1488億元),業務發展受限?!币虼?,券商需要做大資本規模發展資本中介業務等多項業務。
但是,券商再融資推出的定增方案卻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縮水。
公開信息顯示,2021年實施定增的8家公司,僅山西證券一家完成募資計劃,其他7家均未完成計劃,有不同程度的縮水。
相較之下,業內人士認為,配股面對的是上市公司全體股東,如不選擇配股,股東權益將面臨稀釋,持股比例將降低,因此股東基本都會參與,募資難度也相比其他融資方式低。
廣發證券分析師陳福表示,未來券商再融資或將采用更為多樣的方式,券商次級債券、永續債或因收益率高、融資成本低等優勢成未來再融資方式新方向。
資本中介業務前景幾何
值得注意的是,在不超過275億元募資中,中信證券計劃將不超過190億元募資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占總募資額比例的67.86%。
事實上,除中信證券外,2021年以來包括長城證券、國海證券在內的多家券商再融資方案均指向發展資本中介業務的用途。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不完全統計,從2020年至2022年3月9日,有接近20家券商明確將其部分募資額用于發展資本中介業務,涉及募資總額超過600億元。
比如去年7月,在長城證券發布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中顯示,長城證券本次發行的募集資金數額不超過100億元,定增募集資金主要用于資本中介業務,證券投資業務和償還債務。擬向資本中介業務投入不超過50億元,向證券投資業務擬投入不超過25億元,不超過25億元將用于償還債務。
實際上,隨著券商業務趨向機構化、資本化,基于機構交易的資本中介業務成為券商擴表的重要驅動因素。
去年12月2日,監管放開保險資金參與證券出借,優化資本市場供需結構,將極大豐富券源、推動市場多空機制完善。此外,隨著機構交易需求的提升,衍生品業務也逐漸興起。
截至2021年10月,收益互換期末初始名義本金達9831億元,較年初增加89%,較2019年初增加521%;場外期權期末初始名義本金達9814億元,較年初增加30%,較2019年年初增加111%。
但是,業內人士表示,融資加杠桿發展重資本業務,意味著風險的上升,對于券商來說,風險定價能力、資本與客戶的獲取及產品管理能力都需要適應發展。
對此,夏昌盛認為,區別于此前以融資業務、股票質押、自營等傳統重資本業務為主的募資投向,當前行業再融資投向主要為轉融券、場外衍生品、FICC做市等資本中介業務。
參考海外投行,其高杠桿業務正在于衍生品、FICC做市等資本中介業務,從國內進程來看,衍生品等業務的高速發展正是本輪擴表、加杠桿的核心。從發展視角看,券商ROE提升的長期路徑在于服務能力提升和輕資本業務轉型升級,疊加資本擴充方式不斷完善,因此長期視角下ROE的持續提升可期。
(作者:李域 編輯:巫燕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