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中國人民銀行公布顯示,1年期LPR為3.7%,5年期以上LPR為4.6%,均與上月持平。而在去年12月和今年1月份連續兩次LPR報價中,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合計分別下降了15個基點和5個基點。
多位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新一期LPR“按兵不動”符合市場預期。根據LPR報價規則,LPR由兩部分組成,即公開市場操作利率與加點,其中公開市場操作利率主要指中期借貸便利(MLF)利率。
“目前 MLF期限均為 1 年期,反映了銀行體系自央行融入中期基礎貨幣的平均邊際資金成本,加點幅度則主要取決于各銀行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等因素。其中,降準對各銀行在報價過程中的加點幅度有顯著影響。”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指出,2月未現降準、MLF利率保持不變,因此LPR報價不動符合市場預期。
此前2月15日,央行開展3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億元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利率分別為2.85%、2.10%,均與上一次持平。
LPR仍有下調空間
“一段時間來,央行通過全面降準及調降政策利率,引導市場利率下行,此前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已經連續兩個月下降,創下紀錄。”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分析稱,從利率水平看,目前實體經濟貸款利率已經處于低位。央行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目前企業貸款利率處于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最低水平;從信貸投放看,1月實體經濟融資供需兩旺,前期系列政策效果初顯。1月份社會融資規模、人民幣貸款增量分別達6.17萬億、3.98萬億元,穩增長、寬信用效果已經初步顯現。從外部環境,歐美主要經濟體將開啟貨幣政策正常化進程,特別是美聯儲將加快加息周期,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管理部門和金融機構調降政策利率、市場利率的行為更加謹慎。
但董希淼進一步表示,目前我國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為8.4%,降準仍有一定空間;政策利率、市場利率也有繼續下行的可能。
對此,王青也指出,今年上半年央行仍有可能再度實施降準、降息。基于此,他預計本輪LPR報價下調過程尚未結束,后續仍有下降空間。
“可以看到,受近期房地產市場持續降溫擾動,當前宏觀經濟面臨的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 ‘三重壓力’尚未全面緩解。”王青判斷,在國內通脹持續降溫、整體可控的背景下,海外貨幣政策加快收緊不會掣肘國內貨幣政策邊際寬松,二季度仍存在降準、降息的可能,這意味著1年期LPR報價也將跟進下調。值得注意的是,考慮到當前房地產市場的下滑態勢,未來5年期以上LPR報價有望與1年期LPR報價實現同等幅度下調。
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對于下一階段的貨幣政策,央行日前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一階段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加大跨周期調節力度,發揮好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的雙重功能。同時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并引導金融機構有力擴大貸款投放,有力推動降低企業綜合融資成本。
王青指出,貨幣政策跨周期調控主要是指在經濟上行階段,貨幣政策力度將適度回撤,主要發力點是優化結構,如加大對小微企業融資支持等;在經濟下行壓力顯現后,政策力度會加大,并且會同時發揮貨幣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強調信貸總量增長的穩定性,全面降低各類企業融資成本。
央行季度數據顯示,2021年12月末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76%,其中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4.57%,分別較9月末下降0.24和0.02個百分點,扭轉了此前的邊際上行趨勢。
“這主要是由2021年12月央行降準落地,帶動1年期LPR報價下調0.05個百分點,企業貸款利率隨之下調所致。”王青分析稱,當前仍處于經濟下行壓力期,未來通過LPR報價下調來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仍有空間。另外,為遏制樓市下滑勢頭,下一步通過5年期LPR報價下調、較大幅度降低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也將是政策的一個發力點。
王青判斷,貸款利率下行將有效激發企業和個人住房貸款需求,今年上半年信貸、社融都會出現一個持續加速過程。“貨幣政策邊際寬松預期下,接下來一段時間,寬貨幣與寬信用有望同步推進。”
在此過程中,董希淼建議,要更多運用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科技創新、小微企業、綠色發展、鄉村振興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加大對金融機構的正向激勵,使流動性更高效、更精準地注入到實體經濟。”
值得一提的是,2月18日,國家發改委等14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明確指出,2022 年繼續推動金融系統減費讓利,落實好LPR下行、支農支小再貸款利率下調,推動實際貸款利率在前期大幅降低基礎上繼續下行,督促指導降低銀行賬戶服務收費、人民幣轉賬匯款手續費、銀行卡刷卡手續費,減輕服務業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經營成本壓力。
對此,董希淼表示,金融機構要進一步創新產品和服務,優化經濟資本分配,加大對制造業企業的支持力度,推動制造業中長期貸款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地方法人銀行要用好普惠小微貸款支持工具等,持續增加小微企業貸款并提高信用貸款比例,與小微企業共渡難關、走出困境。金融機構還要用好碳減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等,為碳減排和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提供信貸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