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上午,大秦鐵路煤運專線列車在河北省涿鹿站發生脫軌事故,這是繼8月17日大秦線列車在北京昌平發生脫軌事故后,一周內大秦鐵路第二次發生脫軌事故,太鐵大秦車務段官方微博8月24日11:05分發布官方微博,確認了上述消息。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如今,越來越多的人們選擇鐵路出行,得益于鐵路安全、高效的運行模式,相比于公路運輸來說,鐵路運輸的安全能在較大程度上的得到保障,也更加的快捷。
此次事故的最終調查分析結果仍未出來,事故的原因目前也只是猜測。但安全的“利刃”懸在頭頂,容不得我們半點的馬虎。在2011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發生以來,我國在鐵路運行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從人員的素質到設備的更新換代,再到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鐵路出行的安全系數也在日益地提高。今年以來,我國已發生多次火車脫軌事故,3月10日,從濟南開往廣州的T179次客運列車行經京廣線湖南省郴州市永興縣路段時,因突發山體滑坡,導致列車撞上塌方體脫軌;6月17日,在廣西賀州,疑因暴雨導致道路異常,一趟動車緊急制動脫線。每一次的事故都是一次慘痛的教訓,凡事終究不會有一個百分之百的保證,只希望每個人都能將安全時刻記在心里,減少事故發生的幾率。
事實上,鐵路部門針對連日持續降雨天氣,一直嚴格執行汛期安全行車措施,加強暴雨天氣列車限速、封鎖管理,嚴格執行車機聯控制度,然而再多、再密集的巡道作業也無法做到百分百發現、排除隱患
無論何時安全都是人類發展永恒的前提,當今世界正處于快速發展時代,各行各業的技術都在不斷革新,但任何發展都不應當跳過安全,我們是時候停下飛奔的腳步,回頭整頓調整,查漏補缺,把更多安全的細節落實到位,唯有如此,才不會讓辛苦發展來的成績變為一紙空談。(文/楊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