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筆者了解到,重慶市南川區福壽鎮馬鬃村3社的馮小芳充分利用扶貧貸款發展產業致富,從2013年全戶收入不足2萬元,到2019年全戶收入20萬元,2019年被南川區政府授予“脫貧致富光榮戶”稱號。
因學致貧成為建卡貧困戶
在南川區福壽鎮馬鬃村3社,貧困戶馮小芳家外墻明白卡上顯示,該戶家庭成員共6人,2013年因學致貧納入建卡貧困戶。
“我家兩位老人年紀大了,平時只能在家幫著做點家務活,兩個娃兒都在上學,再加上我們夫妻倆也沒得技術,主要靠種點地、喂幾頭豬,養幾只雞賣錢來維持生活,每學期給娃兒準備學費和生活費是最惱火的事,回想起當年的情況都很心酸。”8月5日,馮小芳邊喂雞邊向筆者講述當年納入建卡貧困戶時的情況。
扶貧貸款開啟產業發展
2016年,為激發貧困戶內生發展動力,解決增收難題,南川區政府大力實施扶貧小額信貸扶持政策,貧困戶可享受最高5萬元的貼息貸款,用于解決產業發展中的資金瓶頸,以做強產業、促進增收。
“以前家里沒有錢,也沒想過發展啥子產業。2017年,在福壽政府的引導下,我貸了5萬元的扶貧小額信貸作為啟動資金開始喂雞。由于擔心沒有養殖技術和銷售經驗,當年只試著喂了400只,增加收入1.5萬元。在銷售中,我發現土雞行情好,不愁銷路,就和老公商量,把養殖銷售雞鴨作為家庭主要產業做下去。”馮小芳告訴筆者。
品優誠信深受客戶青睞
馮小芳在銷售土雞過程中,講究質量和誠信,她的雞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大觀生態農業園區的多家農家樂,都喜歡選用她家土雞作食材,并與其建立起長期合作關系。
“很多從南川、萬盛、重慶城區過大觀玩的客人,在農家樂食用福壽土雞后評價都很高,并向老板打探土雞供貨源頭,紛紛打電話給我,讓把福壽土雞給他們送過去,作為土特產帶回家。對在大觀農業園區及南川城區的客戶,一般在1小時內都能送到。這幾年每年自己都養殖了1000只雞,基本上2個月就能賣完,而客戶定貨電話卻不斷增加,經常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馮小芳高興地說。
代銷模式化解銷售之憂
自己家的雞不夠賣,而周邊農戶的雞鴨又不好銷,主要是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原因。可不可以利用自己的渠道,把周邊貧困戶和其他農戶養殖的雞、鴨給賣出去呢,這既能保證供貨量,又能幫助養殖戶解決銷售難問題。馮小芳又打起代銷的“小九九”。經過幾次代銷嘗試,收到了較好效果,銷售量也逐月攀升。
“現在每月配送出去的雞、鴨都在1500只以上。如果不是政府有貸款扶持,我也沒得資金去養雞,在改變了家庭貧困狀況的同時,還能幫周邊其他貧困戶解決雞鴨銷問題。雖然苦點累點,但年收入差不多在20萬元左右,我也不再為孩子上學費用犯愁了。”馮小芳自豪地告訴筆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