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統計局、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昨天發布的北京市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6205.6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3.2%,降幅比一季度收窄3.4個百分點。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40.4億元,下降20.8%;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404.8億元,下降4.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3760.4億元,下降3.0%。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73元,同比增長2.1%。
全市經濟
“一個回升 兩個增強”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龐江倩用“一個回升,兩個增強”概括了上半年北京經濟穩步恢復的態勢。她表示,上半年,北京市在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的同時,主要領域呈現逐步回升態勢,就業、物價形勢總體穩定,全市經濟延續了一季度以來的復蘇勢頭。
上半年,北京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3.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個百分點,其中二季度增長7.4%。北京重點行業中,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速比一季度提高了9.3個百分點。
高端產業推動工業生產恢復和轉型升級。規模以上工業中,占比超1/4的高技術制造業由一季度下降4.2%轉為增長3.2%,占比超1/3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下降1.1%,降幅比一季度收窄9.3個百分點(二者有交叉);智能手機、顯示器、工業機器人、3D打印設備、集成電路和光電子器件等高技術領域產品產量均呈增勢。
在制造業恢復的同時,上半年北京服務業生產也平穩復蘇,其中優勢行業發揮了支撐作用。上半年,北京市第三產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8個百分點。
消費市場
網上零售同比增長25.8%
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市場總消費額同比下降13%,但網上零售加快增長。上半年,北京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住宿餐飲業網上零售額為1899.2億元,同比增長25.8%,比一季度提高了9.9個百分點。
從商品類別看,飲料類、通信器材類、體育娛樂用品類和糧油食品類零售額均實現兩位數增長,其中飲料類增幅最大,達到42%。
商品住宅
銷售面積同比下降35.4%
昨天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北京市商品房銷售面積296.3萬平方米,同比下降23.6%。其中,商品住宅銷售面積213.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35.4%。此外,上半年北京辦公樓銷售面積也有36.4%的降幅,但商業營業用房銷售面積則大幅增長了2.1倍。
另據昨天發布的數據,北京上半年住宅新開工面積為661.1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9.6%;同期住宅新竣工面積同比下降13.4%。
居民“錢包”
人均可支配收入超3萬元
今年二季度北京市城鎮調查失業率為4.8%,城鎮就業人口比逐步回升至與去年同期基本相當的水平。上半年,北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73元,同比增長2.1%,扣除價格因素,實際下降0.7%。
值得一提的是,上半年,北京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可支配收入8406元,同比增長了16.1%,增速較上年同期繼續提高了0.3個百分點。其中,低收入農戶上半年工資性收入、財產凈收入和轉移凈收入增速均達到了兩位數。
據介紹,上半年,北京市低收入農戶人均工資性收入3287元,同比增長11.4%,對可支配收入增長貢獻率為28.9%。
亮點
主要領域保持恢復勢頭
生產領域持續回升。工業生產逐步好轉,上半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個百分點。四大支柱行業中,電子行業增長加快,增速比一季度提高9.3個百分點;電力行業由降轉增,增速提高4.2個百分點;汽車行業、醫藥行業降幅分別收窄27個和0.9個百分點。
需求領域有所復蘇。受新開工項目增加和已開工項目加快推進帶動,投資降幅持續收窄,上半年,全市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降幅較一季度收窄5.6個百分點。市場總消費額自5月份連續兩個月降幅收窄,其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二季度以來降幅持續收窄,上半年降幅較一季度收窄5.2個百分點。
信息服務業保持增長
信息服務業、金融業保持增長。在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和市場需求帶動下,信息服務業、金融業保持增長,上半年增加值分別增長8.3%和5.7%,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37.3%,成為服務業及全市經濟的主要支撐。
高技術產業投資增長加快。制造業中占比超五成的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在部分集成電路企業擴產、新型聯合疫苗產業化等項目帶動下增長1.2倍,增速比一季度提高74.8個百分點;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在海淀產業園區建設、懷柔科學城等項目帶動下增長24%,提高11.1個百分點,為產業高精尖發展儲備動力。
新興動能逆勢上揚
科技賦能動力增強。疫情期間,數字經濟、互聯網相關產業研發投入大幅增加,1-5月全市大中型重點企業研究開發費用同比增長12.8%,增速比1-2月提高5.3個百分點。
其中,信息服務業在部分互聯網企業加大電商零售、視頻直播、人工智能算法等方面研發支出帶動下,研究開發費用增長17.9%,增速提高6.1個百分點;科技服務業在醫藥研發企業加大抗疫相關藥品和疫苗研發帶動下,研究開發費用由1-2月下降9.6%轉為增長1.1%
中關村示范區企業實現技術收入較上年增長14.1%,增速比1-2月提高4.7個百分點。
“在線模式”熱度上升
疫情催生互聯網消費需求旺盛,在線教育、在線問診、在線體育熱度上升。1-5月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企業收入同比增長13.2%,較一季度提高6.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教育企業中,開展線上教學的企業收入增長29%,互聯網醫療平臺咨詢量較快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