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將口腔健康列為人體健康的十大標準之一,病從口入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飲食生活中必須要有的防護意識。
幽門螺桿菌(Hp)本質上是一種革蘭氏陰性桿菌,主要經糞-口、口-口、胃-口傳播。它經口到達胃粘膜后定居,經數周或數月引發慢性、淺表性胃炎,數年或數十年后發展成為十二指腸潰瘍、胃潰瘍、淋巴增生性胃淋巴瘤、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胃癌等。根據2017年《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我國人群患幽門螺桿菌率高達40%~60%,也就是說現在全國有將近8億人口存在幽門螺桿菌。
只有解決好口腔Hp問題,才能真正解決胃內Hp
Hp生存能力極強,能夠在我們胃內的強酸性環境中生存,多數人都以為它只會生存于胃部環境,其實,口腔是除胃以外幽門螺桿菌(Hp)的另一個儲存場所,螺桿菌權威期刊《HELICOBACTER》曾發表文章,將患者胃內和口腔內的Hp、同家屬口腔內的Hp的DNA序列基因片段進行比較后,發現口腔Hp和胃內Hp的DNA基因型有近100%是同源性;Hp大量的增殖嚴重擾亂了口腔的菌群平衡,給了很多口腔致病菌“機會”,破壞口腔微生態環境,引起口臭、牙菌斑、牙周炎等口腔問題。
北京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臨床檢驗診斷學的宋群生等人的研究發現Hp在胃黏膜和牙菌斑中都會生長,該研究也證實,口腔是Hp進入胃內的通道之一,口腔在胃Hp傳播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Hp在口腔內寄生后,特定條件下有可能引發口腔問題,如牙周炎等,與此同時還會對胃黏膜產生影響,導致Hp治療失敗,患者胃腸病復發,治療效果不佳。口腔Hp直接與Hp相關性胃腸病密切相關,是引起復發的重要因素。鑒于此,如果患者胃腸黏膜中有Hp寄生,并引發臨床癥狀,除進行胃腸道相關檢查之外,還需要關注口腔內Hp。潔治口腔Hp是改善預后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胃腸病治療效果的關鍵因素。
有學者對391例消化不良患者進行研究,其中233例Hp陽性。將其分為四組,給予三聯治療,共10天。53例口腔Hp檢查結果為陰性,180例檢測陽性。將陽性者再分為3組,分別采取不同方法,其中53 例與陰性組方法相同,被納入三聯療法組;65例增加口腔清洗劑方法;其余者在上述聯合治療的基礎上增加牙周治療和口腔清洗劑治療;口腔清洗劑為0.02%磺甲硝咪唑和0.12%洗必泰口腔清洗,共10天。牙周治療包括超聲波去除牙菌斑及牙石,4周后隨訪其胃內Hp清除率。Hp陽性者中三組分別為78.4%、90.0%、94.7%。由此可見,在原有藥物治療基礎上增加口腔Hp潔治和牙周治療可以有效提高Hp清除率,獲得更好效果。
《實用醫學雜志》曾發表文章《口腔幽門螺桿菌感染對胃幽門螺桿菌根除和復發的影響》,研究結論與上述學者相似,選取胃Hp、口腔Hp均為陽性的患者60例,及胃Hp陽性、口腔Hp陰性的患者60例,分別予以四聯療法抗Hp治療。1個月后對比Hp清除率,結果顯示口腔Hp能降低胃Hp清除率;6個月后對比Hp復發率,結果顯示口腔Hp顯著提高胃Hp復發率。
在臨床工作中往往只重視胃Hp的治療而忽略了口腔Hp。而口腔Hp與消化系統病關系密切,是胃Hp復發的重要原因,因此在胃Hp治療的同時,我們應重視口腔Hp的防治,以減少胃Hp的復發。
由此可見,對于胃Hp患者,口腔Hp的清除是減少復發的重要手段。所以,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培養健康的口腔衛生習慣,包括飯前便后必須洗手、每日早晚刷牙、每餐后使用殺滅幽門螺桿菌漱口液全方位清潔口腔死角、定期到醫院進行口腔檢查,及時充填齲齒、修復缺失牙齒。老話說:“病從口入”是有一定道理的。
綜上所述,如果只針對解決胃內Hp,不解決口腔Hp,而Hp又是一種具有高度變異性的細菌,抗生素的廣泛使用讓其本身就成為誘導Hp耐藥的原因。因此可以想象,繼續局限在老框架內(四聯療法)診治Hp是很難有所突破的,超越抗生素框架,同步治療口腔Hp的道路值得一試,只有解決好口腔Hp問題,才能真正解決胃內Hp。
四聯療法搭配口腔清潔新科技,從口腔健康根源解決問題
研究口腔Hp與胃Hp的相關性并開發清除口腔Hp的口腔清潔護理產品具有重要意義,本報在大量調研國內研究機構和第三方產品檢測機構平臺后發現,目前國內僅有廣東省微生物分析檢測中心做過一款愛也環保懷地黃口腔抗菌液的殺滅口腔Hp的檢測,其檢測數據顯示:Hp(幽門螺桿菌)殺滅率可達99.99%;其對幽門螺桿菌、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等口腔病原微生物有殺滅作用,不破壞口腔內其他有益菌群,平衡口腔生態,從根源解決口腔健康問題。
此發現不但可以增強臨床上胃部、口腔Hp清除率和還能減少Hp復發率,將Hp從根源處解決,消除于萌芽。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