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新零售中臺的建設,我們已經連載十期了。今天筆者來整體回顧一下新零售中臺的建設實戰:電商變革的實踐。
“新電商”來了 “人、貨、場”價值鏈重構
電商變革正在深刻參與中國經濟多元變革,近期首屆中國新電商大會發布《新電商研究報告》并首次定義:新電商是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以用戶為中心,對傳統電商“人、貨、場”進行鏈路重構,產生的電商新形態新模式。
其實很多企業早已深耕電商領域,通過重構“人、貨、場”全價值鏈路,馳騁電商沙場。筆者以實戰為例:某大型制造企業內部行銷體系渠道豐富,現階段渠道細分數十個大類、上百個小類、百萬級全國終端售點,包括傳統渠道、KA渠道、電商渠道等多樣化渠道類型。
經過多年的發展,集團不同領域業務均建立起了自己的電商業務。隨著電商規模的逐步成長,原有業務模式與系統處理能力的瓶頸逐漸暴露。那如何進行電商業務變革,提升業務效率呢?通過對該大型制造品牌商的調研,了解到該品牌商的電商部門業務開展情況如下:
C端觸點:天貓、京東、蘇寧等各大主流電商平臺。
商品種類:品牌數量10+,品類數十個,SKU數量龐大。
業務操作:庫存、營銷活動、訂單管理與終端品發貨、應收對賬、費用管理等。
電商IT之痛,新零售中臺如何保駕護航?
與此同時,電商部門IT系統能力尚未形成統一的體系。內部管理系統包括:SaaS訂單管理系統、內部銷售管理系統、SAP等。企業內部不同業務部門,使用不同的內部管理系統,各個系統之間數據未進行拉通,業務痛點如下:
商品主數據:無統一主數據管理流程,不同業務領域各自管理。
庫存管理:自有倉庫、平臺倉庫、第三方托管倉等不同倉儲體系庫存無法共享,線上線下庫存數據不清晰,無法實時監管。
訂單管理:不同品牌、平臺、店鋪訂單無法統一管理,存在大量郵件溝通、手工錄單操作,大促期間效率、準確性難保障。
售后管理:售后管理依賴平臺能力,不同店鋪需要分開處理售后,補償贈品、退款等需手工操作,沒有系統支持。
財務管理:應收對賬、庫存對賬需要導出文件手工對比,效率亟需提升。
數據看板:銷售訂單、售后情況、發貨效率、用戶評價、收貨效率等手工進行匯總和分析,缺少系統支持。
美云智數通過對品牌商業務的實際調研,全面梳理當前行銷業務體系及數字化現狀。
? 梳理電商業務模型與流程
在業務框架的基礎上,通過對具體平臺入口、商品管理、訂單交易、售后流程、供應鏈管控、財務管理等電商全鏈路場景的了解,建立整體電商業務模型,并基于此形成多個端到端全流程拉通的新零售業務處理流程方案。
銷售訂單:OTC(訂單到付款)
采購管理:P2P(采購到付款)
售后管理:ITR(問題到解決)
業務動作自動關聯財務管理,在系統中實現業務財務一體化
? 成熟的業務流程設計
美云智數針對電商各個核心業務流程,結合美的經驗及品牌商實際業務規范,兼顧未來拓展性,整理提供出不同場景下的詳細業務流程設計方案,并在具體的業務流程設計方案中,針對每個子場景提供詳盡的業務與IT方案。
? 統一IT系統架構
電商業務日新月異,系統建設之初就必須考慮將來拓展。通過共享業務中臺,企業內部可以根據自身需要,快速自主發育出新的前端觸點,如品牌商城、分銷商城、新零售門店等。
借助美云智數新零售中臺建設經驗,該品牌商電商從前期的數據割裂、分頭管理、系統各自獨立的狀態,轉變為在統一的電商系統中進行相關業務的標準化處理,同時基于系統中臺的能力,內部開始了新一輪的自我孵化與提升。
從消費端來看,我國消費電子商務發展勢頭迅猛,持續引領全球網絡零售市場。自2013年以來,我國電商零售額連續8年全球第一,電商直播用戶占網絡直播用戶6成……新電商已是勢不可擋,新零售中臺如何為企業馳騁沙場護駕?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