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生態環境部對外合作與交流中心、生態環境部環境發展中心、慕尼黑博覽集團共同主辦的“2021中國環境技術大會”在上海舉行。
大會主題為“構建新發展格局,開啟生態文明建設新征程”,圍繞“十四五”新發展格局下的生態環保產業、碳達峰中和目標下的生態環境產業機遇等多個話題進行。
大會當天,瀚藍環境副總裁雷鳴先生受邀參加“綠色低碳循環——固廢行業跨越式高質量發展”對話環節。該環節由E20環境平臺董事長、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主持,康恒環境、瀚藍環境、維爾利環保、盈峰環境、青草地集團、大正鋁業等企業代表一起探討如何通過領域拓展、模式跨界、技術創新、智慧賦能,實現固廢行業綠色低碳循環的跨越式高質量發展。
(瀚藍環境副總裁雷鳴先生)
“未來,環保產業按照原來的發展模式不可能實現進一步發展,高質量發展之下環境產業應該往哪個方向走?”傅濤老師在對話開端提出這樣一個問題。
“瀚藍是一家國有控股的多元化上市企業,借著這些年來整個環保產業和固廢業務的快速發展,實現了自身的高質量發展。目前擁有250億資產,其中超過一半都是在近十年通過固廢領域的垃圾焚燒發電業務發展起來的。”雷總結合瀚藍的發展情況,分享了他對行業發展趨勢的思考。
瀚藍在十年前開始布局延伸以垃圾焚燒發電為基礎的產業鏈,今天已形成從前端垃圾分類、環衛清掃,到中端轉運,再到后端處理的縱向發展模式;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橫向一體化協同處理餐廚垃圾、污泥、工業危險廢物、醫療廢棄物、農業廢棄物等污染源,探索形成資源循環、系統發展的產業新模式。目前,瀚藍已具備固廢處理縱橫一體化產業鏈,具備對標“無廢城市”建設、提供固廢處理全產業鏈綜合服務能力。
未來環保行業會有兩個趨勢:
一、集約式的一體化固廢園區將成為未來發展模式
在“無廢城市”建設逐步全國推開之際,地方政府對于固廢處理的整體性需求會越來越高,將促使環保企業形成從源頭到終端的縱向一體化產業鏈;同時也需要一個橫向產業鏈,例如協同處理污泥、餐廚垃圾等固體廢棄物,因此集約式的固廢處理項目園區模式將越來越被各地推廣和應用。
二、從市政領域往其他領域發展
過去十幾年來,根據國家城市化進程發展需要,行業聚焦在市政類固體廢棄物為主。但發展到今天,環保企業已經不能僅僅靠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盈利,要往多元化發展、精細化服務和管理來提升盈利能力。
接下來,固廢行業會從市政領域往工業和農業等其他領域細分發展,越往細分方向發展,行業可能面臨的難度越大,一方面來自技術上的難度,一方面來自商業模式的難度。
雷總表示,面向未來,瀚藍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實現高質量發展:
第一是深挖精細化高質量運營潛力。通過精細化服務和信息化管理提升管理能力,降低生產成本,找到更多空間,為未來行業環境更多的變化做好準備。
第二是以技術引領發展。瀚藍將在更深入的細分領域,通過解決技術問題實現新的商業模式,開拓更廣闊的市場。一方面是進一步完善固廢處理的“瀚藍模式”,打通固廢治理各環節的協同處置和資源循環,提升固廢資源循環綜合利用的價值;另一方面是積極探索細分領域的技術創新。瀚藍環境研究院開展新技術跨界融合創新、前瞻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新產業孵化發展,繼續聚焦技術研究創新,打造環保設備智造基地,探索“無廢城市”的創新之路。
第三是繼續迎合市場積極參與行業整合發展。傳統的垃圾焚燒發電領域,近年會經歷最后一個整合階段,瀚藍會積極參與整個行業的變革和整合。
“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將在全國逐步推開。作為政策驅動型行業,固廢處理領域必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機遇。隨著無廢城市的相關政策出臺,固廢處理領域有了更為明晰的產業發展路徑。同時,經歷高速發展后的環保行業,也進入到追求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需要更精細化的運營管理模式。
“無廢城市”建設試點,下一步,瀚藍將以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方式為引領,推進固體廢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與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強城市高水平精細化管理緊密結合起來,不斷提高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