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貫線在《有光》里唱:我明白你的從容,是知命也是真勇。
李宗盛寫的詞,總是能把現實拆解得精準又溫柔。
知命和真勇加起來,才是真的從容。/圖蟲
知命,就是知曉命運路途上總有艱難險阻,知道自己不過是平凡之軀中人之才,知道即便拼盡全力可能也無大成。
真勇,就是明知道命運并不友善、未來并不明朗,還敢決意向前,越級挑戰,放手一搏,如同薩特所說,勇敢地奔向一種“徒勞的激情”。
知命和真勇加起來,才是真的從容。
從容當然是一種美好而珍貴的人生姿態。但它很難。
你不友好,但我不躺平
當代年輕人,非常不容易。
如你所見,世界并不友善,事情很難順遂,標準總是嚴苛。
房價高企、婚戀難求、社交焦慮、收入難達預期、生活空間被擠壓、未來仍是一團迷霧。
以及,無處不內卷。
面對各種壓力,年輕人并不輕松。/圖蟲
許多媒體與公共空間中,充斥著肆意放大和消費年輕人焦慮的內容。年輕人隔三差五就要被毀掉、恐嚇或吊打,“XXX是否正在毀掉年輕人”“現在的年輕人怎么都XXX”“第一批90后已經XXX了”之類的題目每天在推送。
最近連文科生都被單拎出來成了被嘲諷的對象。而今年3月有一個數據,“16-24歲年輕人的調查失業率是13.6%”。年輕人被不斷扔進輿論場和統計表沖刷,結論似乎都不樂觀。
所有這一切加起來,造成了年輕人接連不斷的自我懷疑和過度收縮。于是總有人慨嘆,“這個時代對年輕人太不友好了”。
這個時代,每個人都被模糊成報表上的百分比。/圖蟲
可是,時代并不友好,世界不如所想,就直接躺平嗎?
當然不。
如果躺平而不做嘗試,被困難勸退而不做任何反抗,是對年輕的浪費,大概率會后悔。
像科幻作家尼爾·蓋曼在20歲一個漆黑漫長的深夜里所想的那樣,“是那種你一生中只會遇到一兩次的、連靈魂都隨之黯淡的夜晚。我睡不著覺,腦袋里始終在想,‘我能寫出好東西,但卻完全沒有嘗試’。這還不算糟,更糟的是再過五六十年,我可能會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還在對自己說:‘我本可以成為一個作家’。到那時,我都不知道這是不是在撒謊。”
有選擇怎么活的自由
有戰斗到死的意志
王小波說:人這一生,可以選擇的事很少,沒法選擇怎么生,也沒法選擇怎么死。我們能選擇的,只有兩件事,這一生怎么愛,這一生怎么活。
人到中年時,他又提了一遍類似的觀點:人在年輕時,心氣總是很高的,最后總要向現實投降。我剛剛過了四十四歲生日,在這個年齡上給自己做結論似乎為時過早。但我總覺得,我這一生絕不會向虛無投降。我會一直戰斗到死。
是的,世界很難,否定很多,但我們依然有選擇怎么活的自由,也應該葆有戰斗到死的意志。
沒有哪個年紀是應該停滯的,只要活著,我們都還有戰斗的權利。/圖蟲
誰說未來已經定型呢?人不應該活在自我設限和約束的牢籠里,不要在十幾二十歲時陷入無所改變、無所求的消極狀態里。
你可以找一萬種退縮的理由。你可以說,生產方式陷入創新瓶頸,大家都在做差不多的事情,沒有人掌握了更先進的解決方案,而當你進入一個公司或者市場,格局看似早已定好,頭部玩家呼風喚雨,圈層板結沒有縫隙。有人多跑甚至偷跑了很多步,這讓你覺得沮喪,于是你選擇不邁開腿。
可是,為什么不是另外一種可能呢——你比別人年輕,你掌握工具、積累認知比別人更好,你可以通過學習迅速成長和提升,向前輩看齊,甚至扳倒他們,在社會、市場和他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平衡自己的心態以不斷攀升,最后用你的影響力去帶動更多的后輩。
而不是,成為一個年華逝去之后才慨嘆“我確實是不行”的中年廢柴。那多沒勁。
年輕不可再來,因此它是奢侈的。年輕意味著你有很多錯誤要去犯,但它有助你扶搖直上的潛力。所以你也應該回報以貴重的東西,比如貴重的腦力、精力、靈感、韌性、渴望、野心,去回應這段歲月給予身軀和腦子最具活力的饋贈。
少壯還得多努力,老大才不會徒傷悲。/圖蟲
年輕的遺憾,大都是這兩種情況:要么頭太鐵,沖太猛,適得其反;要么太猶豫,沒把握機會,徒留遺憾。所以,為什么不試試看就投降呢?
年輕就是要嘗試,要被看見。不然你年輕來做什么?讓人失落固然是這個世界的真相之一,但這就停下前進的腳步,未免也太無趣了,也太可惜了。
所以,世界對你我不好,你的憤懣與擔憂我感同身受,但我依然選擇努力前行。希望你也跟我一樣。
“dare to leap”
熟悉手機的人都知道,在目前智能手機市場里,要出一個能打的新品牌,有多難。跟年輕人初入職場就以高調的姿態驚艷全部人一樣難。
realme就是一個極年輕的品牌,年輕到很多人還沒搞清楚它的來路,就已經被它當下達到的體量和取得的成績所震撼。
敢于超越,才能看見更好的自己。
你可以想象,在2018年那個機圈已然很卷的年代,有一個新品牌突然冒出來,大聲說“我要在全球手機市場中有一席之地”,大眾會報以怎樣的眼光?大概會像一個面對前輩和競爭對手口出狂言的年輕人那樣吧——
“哈,你認真的嗎?成熟品牌都搞不定現在的消費者,大家增量有限,市場同質化嚴重,小品牌缺乏話語權和辨識度,供應鏈分分鐘掐死你。你憑什么覺得你可以殺進來?”
這就是世界對年輕人的惡意,不是么。他站在高位說你上不來,但我說,你可以的。
就是這么一個“年輕人”,不到三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初出茅廬到江湖留名的傳說,截至到2021年3月,realme在全球61個市場賣出了超過7000萬臺手機,穩居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第七的位置,增速連續五個季度保持全球最高;2020年第三季度,realme躋身國內5G手機市場份額Top5之列。
考慮到前面那些大佬們經過多少年積累、扛下過多少質疑和才有如今的聲量,realme的速度和成績讓人稱奇。
回到那個帶著挑釁和質疑的,“你憑什么覺得你可以”的問題。realme給出的回答是,把他們從出生就帶來的信仰“dare to leap”(敢越級)這句話印在產品的后蓋上,迎著日光,閃閃發亮。
哪怕世界再幽暗,我也要讓你看見我的光芒。
這股光亮,就像把“我要干掉你”寫在額頭上的年輕人。很好,來吧,別怕,干他。贏了就頂上,輸了便再來。在最新的Q3系列產品上,realme用了螢光的設計。這個比喻比單純的光來得更為精確,它融合了知命與真勇兩個維度的氣質:哪怕世界再幽暗,我也要讓你看見我的光芒。很多年輕人都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這世上從來沒有天生的王,如今的王者,無非也都是當初敢頭鐵一些、邁多一步的年輕人——就像薩特窮盡一生實踐的“自由選擇,積極行動”,這是對抗虛無和未知的意志,也是年輕本該有的自覺。無論用什么方式,高調的,隱忍的,激烈的,平和的,你都要發光。所謂的年輕,就是有看透世間艱難后還有余力向前的愿望,來自于看到高處也要攀登高處的志向,來自于敢于挑戰敢于越級的野心,來自于不希望終此一生碌碌無為沒有光芒的不甘。大家都在說內卷,無論人海機海都是如此。那么,如何向上?努力發光,讓自己變成小小的、可見的、不一樣的光,成為“當潮不讓”的螢火青年,用螢火般的微光照亮世界,即便微弱,也會有越來越多人看見。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