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新春開工,GE醫療中國四大制造基地、五大工廠就已全面投入到緊張生產中,源源不斷地向全世界提供CT、磁共振、監護、心電、超聲、造影劑等產品。
近期,新華社記者走進北京經開區,進行高質量經濟發展一線調研,首站就來到了GE醫療北京影像設備制造基地,記錄了GE醫療在高質量創新智造方面的幾個片段。
本篇文章以下內容節選轉載自新華社北京《“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創新發展”——開工日探訪北京經開區》:
北京發展看高精尖,高精尖產業發展看亦莊(即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因為這里是北京高精尖產業主陣地,也是感受經濟脈動的最前沿。
近期,新華社記者走進北京經開區多家高科技企業生產研發一線,感受首都北京高精尖產業依靠創新不斷轉型升級、不斷探索高質量發展之路的進取精神。
20世紀90年代初成立的航衛通用電氣醫療系統有限公司,是GE在中國的首家合資企業,如今已發展成為GE全球最大的醫療設備生產和研發基地。CT、X光機、手術機……數十款產品,每年從北京經開區源源不斷供貨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寬敞的車間內,一條條生產線正有序運行,身著潔凈服的技術人員有條不紊地忙碌著。GE醫療北京影像制造基地總經理陳和強說,這里有CT機、移動X光機等系列設備的20多條智能生產線,平均每70分鐘就有一臺設備下線,目前從關鍵零部件生產到裝配、測試,已經100%開工生產。
“去年春節,疫情突如其來,我們一方面訂單暴漲,一方面遭遇物流不暢等難題,影響到CT機生產和裝機,心里著急。經開區和各級政府部門幫助我們加快海關清關等流程,還從去年2月底起開通了GE歷史上首個國際包機航線,每周兩進兩出,滿足生產需求。”GE醫療北京影像制造基地CT生產線總負責人馮健用“踏實”兩個字形容新年開工的心情。
“抗擊疫情的實踐告訴我們,中國供應鏈是全球最穩定、抗壓性最強的供應鏈。”陳和強告訴記者,去年11月15日是企業創立30周年的日子,也是最高端的256排CT生產線正式投產的日子,“中國給我們信心,我們也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投資,進一步加快設備的國產化。”
“高質量發展首先是創新發展。過去幾年經開區之所以發展質量不錯,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抓住‘白菜心’、抓住核心技術不斷創新。我們現在對‘入區’企業的要求是先建研發中心,再建生產線。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擁有了最先進的技術甚至是原創技術,才有能力定義產品、定義市場,滿足國內大市場的有效需求,融入新發展格局。”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梁勝說,在北京“三城一區”建設中,經開區要繼續實現“從1到10、從1到100、直至產業化”的全過程突破,以高質量發展為“十四五”開好局。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