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5月1日起,隨著《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正式實施,垃圾分類成為新時尚,社會掀起一股“垃圾分類”熱潮。為響應政府要求,2020年10月18日中國老教授協會教企合作委員會聯合北京科學中心組織志愿者團隊在北京市房山區太平莊西里社區開展名為智惠行動——“垃圾變成寶,分類回收不可少”系列科普活動,積極號召社區居民參與到社區垃圾分類活動中。
活動邀請到周海霞、于延俊、楊華寶、吳德繩四位專家進行主題為《為何垃圾分類勢在必行》,《如何將垃圾變廢為寶》,《常用垃圾的類別介紹》,《垃圾分類對國家及個人的意義》的講解,分別針對垃圾分類的方法、科學性、及目的重要性做了詳盡的闡述。
中國的生活垃圾分類回收還處于起步階段,生活垃圾一般可分為四大類: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目前存在著分類不細,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監督等問題,因此我們通過生活垃圾分類回收實現資源的再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要抱著“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精神,在垃圾分類上堅持做,并不斷學習分類知識以求做到正確精準的垃圾分類,資源利用最大化。
垃圾分類是處理垃圾公害的最佳解決方法和最佳的出路。進行垃圾分類已經成為一個國家發展的必然路徑。垃圾分類能夠使得民眾學會節約資源、利用資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提高個人最終的素質素養。一個人能夠養成良好的垃圾分類習慣,那么他也就會關注環境保護問題,在生活中注意資源的珍貴性,養成節約資源的習慣。
此次由中國老教授協會教企合作委員會與北京科學中心共同舉辦的智惠行動——“垃圾變成寶,分類回收不可少”系列科普活動使更多居民了解到增加全社會對生活垃圾分類減量的知曉度、認同度、參與度的提升是推動垃圾分類工作開展的根本。通過專家的講解與交流,使得居民能夠深入了解垃圾分類的意義,引導居民從身邊做起、從點滴做起,自覺、科學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逐步形成垃圾分類及環保意識,養成珍惜資源、節約能源的生活習慣。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