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創板公司集中公布2020年度業績快報,對于已盈利的未盈利的一時間各種聲音紛至沓來,甚是熱鬧,其中一家公司引起了市場較高關注。2月23日晚間,天智航(SH688277)發布2020年度業績快報,公告顯示,2020年公司營業總收入約1.36億元,同比下降40.77%。作為科創板上市的“國產骨科機器人第一股”,天智航本身自帶“流量”頗受關注,此次公告發布距離公司上市僅不到一年時間,交出如此答卷似乎確實不盡人意。
而據挖貝網3月12日消息稱,天智航自主研發的天璣骨科機器人在3月初剛剛成功幫助北京積水潭醫院遠程輔助完成遠在安徽宿州的一例左跟骨閉合復位拉力螺釘內固定,而在2019年6月,天智航的天璣1.0骨科手術機器人曾創下全球首例5G多中心遠程手術先例。據了解,天智航2010年就拿到CFDA認證,是第一家拿證的國內手術機器人公司。
一邊是資本市場晴雨表的“靈魂拷問”,一邊是新興行業下技術的多次突破與創新,面對藍海市場的領軍上市企業,資本與技術的平衡點到底在哪?
未盈利就應退市?注重發展潛力的科創板比市場更理性
早前,科創板發布了2020年“成績單”:2020年,科創板上市公司共計實現營業收入3314.67億元,同比增長15.56%;共計實現凈利潤461.66億元,同比增長59.92%。科創公司整體業績穩中有升,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實現了雙增長,科創屬性明顯,制度優勢顯現,體現了科技創新企業較強的發展潛力。
天智航是以科創板第二套上市標準獲批上市的。為了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快速發展,科創板對擬上市的科技型創新創業企業制定了多套上市標準,其中第二套標準規定,預計市值不低于人民幣15億元,最近一年營業收入不低于人民幣2億元,且最近三年累計研發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計營業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的企業可申請科創板上市。截至2021年2月28日,科創板共上市232家公司,其中以第二套標準上市的企業共6家,占比2.59%。據2020年業績快報顯示,6家科創板第二套標準上市公司中,僅2家公司實現營業總收入增長,但尚未實現盈利,其余4家2020年營業總收入均有所下滑,其中同比下滑最高達48.06%;
此外,在232家科創板上市公司里,17家上市時未盈利企業中,僅3家公司預計于2020年度首次實現盈利“摘U”。面對未盈利就該退市的靈魂拷問,科創板顯然比市場更理性,其存在的意義與科創板上市企業的發展潛力和發展空間更應該以發展眼光看待。
新興行業發展痛點:摸著石頭過河下的技術創新與市場認可
盡管天智航公告顯示,公司2020年業績下滑主要是受2020年度新冠疫情影響,各醫療機構將主要精力集中于新冠疫情的防控,骨科導航定位機器人的采購招標、裝機和使用都受到影響,市場推廣活動也受到一定限制,導致公司主要產品骨科導航定位機器人銷售數量較上年同期下降。但對于尚處于發展初期的行業來說,如何平衡技術創新與市場拓展才是企業發展最大痛點。
與絕大多數新興產業的上市公司一樣,盡管研發專利和技術創新早已處于國際領先水平,但產品的臨床應用仍處于市場推廣初期,又正值全球新冠疫情、國際經濟環境復雜等不利因素影響,醫療創新發展型企業發展環境并不友好。天智航同比企業中,2020年凈利潤下滑者不在少數;而在科創板企業中,2020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企業占比達22%,凈利潤同比下滑高達27%,大健康下生物醫藥企業中,除受疫情防控和醫療需求增加影響的部分檢測試劑、檢測儀器等醫療器械公司業績出現大幅增長外,其他醫療器械企業因高研發投入及產品市場化不足等原因,未實現理想營收者不在少數,后續發力還有待觀望。
面對這些問題,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創始及執行合伙人沈南鵬也提議應進一步幫助更多符合科創屬性的研發型醫療器械企業脫穎而出,加速其研發與成果轉化進程,作為中國風險投資領域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對于如何運用好資本市場力量幫助市場更加良性發展,顯然比部分“市場人士”看的更加長遠。
財報顯示,天智航一直保持著高毛利率。作為國內首家商業化骨科機器人企業以及國內骨科機器人領軍企業,在這一領域具有國際原創的核心技術,發展優勢顯著。行業研報顯示,骨科手術機器人國內潛在市場容量或達千億,未來市場應用空間廣闊。而隨著國家集中采購的常態化以及國家與資本扶持力度的加大,部分醫療器械企業產品價格偏高、市場接受度增長緩慢等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天智航或將迎來跨越式增加。
他山之石-與全球化的手術機器人領軍企業“直覺外科手術”相比,完全自主國產知識產權的天智航,資本之路其實并不迷茫
正如格雷厄姆所說:“市場短期看是投票器,長期看是稱重機”。一時的股價表現未必是衡量一家科技型企業發展潛力的最好標準。醫療機器人之路是否可行其實行業內早有論證。2000年上市的Intuitive Surgical(簡稱“直覺外科公司”,股票代碼ISRG)早年在上市之后,也曾度過一段在資本市場極為低迷的“迷茫期”:2000年后,以5億美元市值起步的直覺外科公司在很長一段時間低位波動,其幾美元的低價股形象也曾讓公司一度舉步維艱,但誰能想到現如今直覺外科公司卻以800億美金市值坐穩全球最大的機器人手術公司寶座。2019年直覺外科公司營收高達45億美元,而據研究機構稱,到2025年,直覺外科公司的市場預計將增長到118億美元,復合年增長率為12.1%,仍處于高速發展階段。
現如今的天智航和21年前5億美元市值起家的直覺外科公司有些相似,都是一開始享受了資本市場給予了科技型企業高估值,之后都是經歷過一段低迷期。但對于超長賽道的手術機器人領域企業而言,天智航尚處于起步階段,天智航未來發展之路究竟該如何評判,現在下結論或許還言之過早。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