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蘭特將重返運動、動感、充滿駕駛樂趣的形象,并提供同級車中更為先進的駕乘體驗!”現代汽車亞太地區設計總監具旻喆,在10月10日的“第七代伊蘭特線上技術發布會”上,向媒體這樣介紹第七代伊蘭特。
這個時代不缺少貼著各種話題標簽的新車,但是那些長伴消費者的經典名字,卻屈指可數。剛剛完成換代的伊蘭特,便是其中之一。在全球,伊蘭特是最早實現銷量超1000萬輛的十大車型之一,在中國,它更是曾經遍布大街小巷的家轎“新三樣”、“中級車之王”。
時間軸撥動到1990年,初代伊蘭特亮相時,就曾向全世界展現過它的激情與憧憬。那個時代,它個性十足,與四平八穩的常規派劃清界限,在全球范圍內大受歡迎。如今,當伊蘭特在中國走過17年,市場的風向也發生了改變。
這一屆年輕用戶成長于汽車普及的時代,對工業設計有著天然的審美,自帶時尚敏感度。此時誕生的第七代伊蘭特,該如何切入市場,延續創新的精神內核,為經典車型追根溯源?看完設計師解讀,你或許會有心中的答案。
鋒芒畢露玩轉參數化設計
買車這個事,多少有點一眼定生死的感覺。好的外形往往預示著成功了一半,顏值不能打,其他都白搭。韓系品牌在設計上一直走在敢于突破邊界的前列,而第七代伊蘭特最具革新性的,就是將多見于建筑學領域的參數化設計理念創新性地運用到了汽車身上。盡管近些年來,參數化設計正以不可抵擋的趨勢席卷整個設計界,但它與汽車工業融合的這臨門一腳,正是為伊蘭特所切中。
創新理念的加持,讓第七代伊蘭特憑著一張前臉就讓人印象深刻。豐富的格柵結構由無數個幾何分割楔型組成,同樣的設計結構您是否感覺到似曾相識呢?能聯想到鳥巢和銀河SOHO的朋友請把“優秀”打在公屏上。這個結構的效果就是極具視覺沖擊力,酷到沒朋友。自由感性的線條,柔軟層疊的空間,當大多數車企還只是把這個炫酷的理念用到概念車上時,北京現代已經搶先一步讓夢想照進現實。
這里還想見縫插針的介紹幾句,有些概念車注定只能活在設計師的頭腦中,它被目前的科技與成本所限制,遲遲不能被量產。伊蘭特能在“帶著鐐銬跳舞”的價格區間提供這樣的設計水平,一方面創新大膽,另一方面也帶著十足的誠意。星辰大海的背后,都是真金白銀。
言歸正傳,讓我們回到車身上。整體來看,采用了感性運動設計理念以及參數動力學設計理念的第七代伊蘭特,形象立體生動,被賦予了更多的性格特征和情感訴求,從前臉到尾翼,從車身到輪轂,運動氣息一脈相承,將視覺美學與動感趨勢融為一體。然而,它又不僅僅是好看而已,提供感官享受的同時,它還有內涵。
得益于第三代技術平臺i-GMP的技術特性,第七代伊蘭特擁有短前懸、長軸距的風格,同級最長的2720mm的軸距在外形觀感上也能知微見著。更低、更長、更寬的車身具有更好的運動姿態,也將風阻系數壓榨到了0.28Cd,相比傳統三廂轎車更加靈動。
由內而外的顛覆與創新
再來到車里,第七代伊蘭特的內飾也向最新的設計潮流看齊。緊湊級家轎的內飾通常怎么創新?無非就是屏幕再大點,按鍵再少點,第七代伊蘭特卻承襲飛機駕駛艙的設計靈感,重新定義了以駕駛者為中心的內飾設計,駕駛感受舒適又獨特。
如果你看過第十代索納塔的內飾設計,那么對于第七代伊蘭特的內飾布局,想必不會陌生,一體式連屏依舊能夠在新車的座艙內看到。同時,造型動感的四輻多功能方向盤采用黑銀雙色搭配,造型動感前衛。同級獨有的雙10.25英寸智慧連體屏,配合貫穿式的狹長空調出風口和64色氛圍燈,又營造出了強烈的高級感,并最終實現了第七代伊蘭特由外至內的全面煥新。
自初代產品亮相的30年來,伊蘭特在全球已售出1400萬輛。30年很長,長到有許多車型不過兩三年時間就已堙沒于中場,伊蘭特則完成了一次進化,也從單一車型蛻變成了經典品牌。
30年也很短,短到與歷史更悠久的大眾Polo、豐田皇冠等車型相比,伊蘭特還處于它風頭正盛的年輕歲月,三十而立,三十而已。放在數百年的汽車工業發展長河中,這30年,更僅僅只是伊蘭特經典塑造的一小段路程。
幸運的是,伊蘭特仿佛早早找到了成功的方法論,它永遠秉承著創新精神,包括又不僅限于依托設計功力詮釋著屬于這個時代的年輕與鋒芒。現如今,坐擁數百萬用戶與粉絲基礎的它,初心未退又顏值賽高,前方風景正無限光明。
未來不遠,經典可期。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