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社會對高層次創新型、復合型、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要提高人才素質,就必須加強基礎學科的教育,要在全社會樹立一種良好導向,營造鼓勵學習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的氛圍。近年來,各地公立學校與民辦教育機構紛紛投身到STEM教育探索的浪潮中,特別是在一二線城市,STEM教育已經受到家長的廣泛重視。
作為國內知名的STEM教育品牌,愛貝迪STEM+立足“一切從孩子出發,讓孩子與眾不同”的教育理念,堅持獨立研發自有課程體系與技術平臺。2021年2月,經過歷時半年的精心研發與測試,愛貝迪STEM+重磅推出了專項課——《粘土與電子藝術》,該課程主要針對5-10歲的學員,是以科學知識為內涵,電子藝術為呈現形式,情境化的科學故事為載體的全新創意類STEM課程。
跨學科融合式教學 多學科深度交叉融合
1月13日,教育部發布《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關于設置“交叉學科”門類、“集成電路科學與工程”和“國家安全學”一級學科的通知》,將我國原有的13大學科門類,正式變更為14大學科門類,增加新門類“交叉學科”。
“交叉學科”的核心是跨學科,愛貝迪STEM+教學理念的核心是“跨學科融合”,兩者不謀而合。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一些重要科學問題和核心技術已經呈現出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的學科分支和新增長點不斷涌現,學科深度交叉融合勢不可擋。
人才培養要從孩子抓起,《粘土與電子藝術》課程將自然科學、電子硬件、藝術設計、創意美術等專業方向有機的鏈接起來,運用情境化的故事場景帶領孩子走進自然、和科學,充分激發孩子對自然探究的好奇心,要孩子以藝術方式去理解自然的世界,并通過自主探究與動手操作的方式讓孩子們獲得在真實世界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科學課程設計 讓孩子寓教于樂
愛貝迪STEM+《粘土與電子藝術》課程通過融入主題動畫IP的課件,將帶領孩子進入“春夏秋冬”的自然世界,了解四季變換規律及生物的生理構造與習性,通過粘土與電子元件作品的制作讓孩子構建出屬于自己的藝術作品,指導讓孩子用藝術方式將自己所學展示和演繹出來。
記者了解到,該課程的教學目標涵蓋孩子的情感、認知、技能等層面,如培養孩子對藝術的興趣及對美的欣賞,體會作品中的色彩美和季節變換的自然美,同時培養懂得保護環境,尊重自然的情懷,認知四季特征,能夠辨別不同季節,發現其中的規律。讓孩子學會使用簡單粘土工具,如壓泥板、工具刀、平齒刀等,并培養孩子語言組織能力和表達能力。
愛貝迪STEM+還研發出生動的教學課件與豐富的課程材料包助力課堂,讓5-10歲的孩子能夠聚精會神地觀看對色彩鮮艷、形象鮮明的畫面,保持課堂效率。所有教具均經過安全處理,并由專業老師進行安全指導。
愛貝迪STEM+課程研發負責人表示,STEM教學強調以問題為驅動,通過學生合作探究與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方式完成項目或解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粘土與電子藝術》專項課則嚴格按照STEM教育邏輯開發,將藝術設計、自然科學、創意美術等學科有機的結合起來,課堂場景化教學,孩子通過探究和動手操作提升創新創造、邏輯思維、藝術設計等能力,符合未來國家和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培養的需要 。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