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了么為了倡導全民“節能環保,降低碳排放”的理念,早在兩年前,餓了么就已經推出“無需餐具”的備注功能。并且在2018年8月時,“無需餐具”功能就已接入了螞蟻森林,用戶通過支付寶入口點餐,選擇“無需餐具”就可以獲得16克的能量。這一舉措深受廣大顧客的擁護。
29歲的汪子逸就是其中的一位擁護者。他從小就是一位學霸,在考入浙大九年的直博生學習生活中,學習、生活都非常有規律,實驗室、寢室,兩點一線的日子,他已經保持了很多年。在學校里因為科研任務重、學業壓力非常大,很多時候,除了早餐之外,汪子逸會一天點三單,中午、下午茶和晚餐,這些都靠外賣來解決。他是一個很自律的人,一直有個良好的習慣,就是每次在餓了么點餐時他都會注明:無需餐具。這樣算下來一年就給國家節約300多份的一次性餐具。
他不僅自己身體力行,以身垂范,還積極倡議所有的商家和消費者,要厲行節約,促進環保。他還結合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做了詳細地分析。他說有些商家為了避免可能出現的差評,即使客人選了無需餐具,最后還是會把餐具帶上。汪子逸統計過,自己點過的店鋪中,只有部分商家真的不會給餐具,“這些店嚴格遵守,你選了不給,他就是不給的。”
如何讓更多的人來接受“無需餐具”,汪子逸又忍不住從心理學上給出了不少的建議。
他先是提出了一個概念:助推。
他建議將餐具的發放權力留給騎手,“騎手在送餐時,一般都能和客戶面對面,他就能確認,到底要不要一次性餐具。”“同樣一個客戶,你問他,你要不要餐具,他多半會說要,但是如果你問他,有沒有自己的餐具,他肯定回答有,那就可能減少一次性餐具的派送了,這都是心理學上的方法。”
正是有了無數像汪子逸這樣的顧客,截至今年8月底,餓了么“無需餐具”功能累計訂單超過1.2億單,覆蓋全國358個城市,參與用戶累計2300萬用戶。這相當于在全國荒漠地區種下了超過十萬棵梭梭樹,節省碳排放1920噸。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