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在社會財富創造和經濟穩健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業務合作伙伴之間互相信任有助較易訂立合約,而不必每件事情都需預先談判﹔社會中不同群體之間的互信增強了他們在家庭或更廣泛部族間的團結﹔國家之間的互信有助達成合作協議,從而提升各國的整體福利。
隨著社會越來越重視環保,特別在過去一年經歷過新型冠狀病毒病的嚴重打擊后,大家似乎更了解及關注到環保的重要。然而,環保與經濟發展的不同利益團體對兩者的價值觀非常不同,而且互不信任,因而經常發生沖突并窒礙兩者發展。那到底該如何才可同時獲得環保與經濟發展兩方的信任呢?相信投資于可持續發展領域就是答案。可持續發展投資意味投資者把資金投放在適應氣候變化、改善工作條件等方面,確保投資資金在環境及社會方面均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反映投資者在希望獲取財務回報的同時亦希望對保護環境、社會或兩者作出積極貢獻。如此一來,環保與經濟發展的不同利益團體間的信任度就會大大提升,達到雙軌并行的效果。
事實上,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理念于近年開始深入人心,因此,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ESG)也都成為了國際資本市場的主流價值觀。擁有近180年歷史的瑞士嘉盛銀行(Bank J. Safra Sarasin)高瞻遠矚,早在30多年前已了解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及必要,并將概念融入所有適用的投資產品,特別是與資產管理相關的投資產品中。ESG強調經濟與環境、社會、治理之間平衡發展,以此實現可持續發展(例如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綠色發展)。瑞士嘉盛銀行亞洲區行政總裁兼執行委員會委員蔡康年(Andy Chai)強調:"我們深信'銀行'與'客戶'并非只是表面的'客服'關系,而是'合作伙伴'。這樣的合作模式在資產管理行業中可算是相當獨特,凸顯示了瑞士嘉盛銀行對于可持續發展的堅持以及始終對客戶有著長期承諾的堅定信念,也因此客戶跟我們建立出深厚的信任。"
是次新冠肺炎疫情確確實實給綠色發展帶來了啟示。人類長久以來過度發展經濟,導致生態失衡而造成新型傳染病毒爆發、氣候變暖加大了病毒傳播風險、環境污染和生物多樣性減少也造成傳染病擴散和爆發。為了戰勝疫情,以及提早主動避免未來再次爆發生態危機,投資者得改變發展思路,堅持綠色金融的發展理念。只有當環保和經濟發展的不同利益團體互相有足夠的信任,方可促進兩方發展達到雙贏。
若信任如斯重要,那為何政策制訂者不竭力建立并促進信任?Andy指出:"訂立政策以促進信任有可能會為經濟帶來短期的抑制作用,然而,信任一旦失去了便難以挽回,而這情況尤其有可能出現在多重均衡的金融市場中。我們了解信任是建立可靠未來關系的信心基礎,而資本主義及和平亦經常依重這種關系,所以瑞士嘉盛銀行會繼續致力推動不同地區的可持續發展投資,力求取得及促進不同持份者間的平衡與信任,尤其是面向中國乃至亞洲,極具ESG發展潛力的市場。" 憑借瑞士嘉盛銀行在可持續發展投資領域多年的經驗、優秀的往績,以致累積的聲譽,相信有能力可提升在亞洲及中國的品牌知名度,把握這些市場的未來機遇。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