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工業4.0智能工廠的代表,BMTS濟南工廠主要生產渦輪增壓器的高轉速及超高溫精密零件——TWS渦輪軸轉子。
一個合格的渦輪軸轉子能夠順利下線,需經過多道精密加工工序,為保證工藝的實現,專業進口智能設備的穩定運行是關鍵,其中任何一臺設備出現故障都可能直接導致質量及交付風險。
濟南工廠自從2019年9月正式投產以來,每天不但產量穩步提升,而且出品的精度也在逐步提升。這,正得益于王玉平帶領下的機修和廠務團隊,是他們,頂住巨大的壓力,時刻沖在最前線,用最短時間、最低成本保障濟南工廠設備正常運行;是他們,在背后默默付出、加班加點解決問題,一次又一次讓濟南工廠滿足交付要求,獲得客戶點贊。
下面,請跟著小編的腳步走近這個"最美BMTS團隊"的五位成員:
王玉平 設備和廠務主管 2019年3月入職
孫鳳梧 設備工程師 2020年9月入職
韓增盈 維修技術員 2020年5月入職
李加華 維修技術員 2020年7月入職
趙玉亮 廠務技術員 2019年9月入職
王玉平——團隊的定海神針
"你的目標就是把設備保持在最佳狀態,這是你的職責,也是你存在的價值。"——王玉平設備和廠務主管
王玉平是團隊的隊長,肩負了比別人更多的責任。電氣自動化專業畢業的他也是最早加入濟南工廠的元老,十幾年與設備打交道的經驗,已經讓他成長為熱處理鑄造行業的老師傅,但濟南工廠從歐洲進口的渦輪軸機加工設備,讓這個老師傅遇到了不少新難題,加之疫情的影響,國外的設備工程師也無法到現場支持,這反而激發了王玉平的斗志,帶領團隊成員自行摸索,對照英語、德語和意大利語的設備圖紙和說明書,一點一點了解設備結構、控制邏輯和系統功能,向工藝工程師了解工藝過程和對產品的質量控制要求,推斷出設備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做好維修技術儲備。
在今年汽車行業受疫情影響進入寒冬的情況下,王玉平帶領團隊與工程師一起審慎評估,從標準與非標件、國產化難易程度、工作負荷情況、失效影響情況等十余個維度,重新制定備品備件的采購優先級和數量,取消或者推遲多達幾百萬已經下單或者即將下單的設備備件訂單,為公司節約了寶貴資金,用最低的成本成功維持了設備的正常運轉,有效支持了產能爬坡的順利進行和產品交付。
韓增盈和李加華——互幫互助哥倆好
"多看、多問、多動手。在工作中一方面要發揚自己思考能力,自覺努力去解決難題,另一方面,公司是一個大家庭,要跟每個成員溝通相互交流。"——韓增盈(維修技術員)
"在主管帶領下,我們對設備的軟硬件漸漸摸透吃透,2021年,干就完了!"——李加華(維修技術員)
韓增盈和李加華兩人都曾經在煤礦工作過,加入BMTS后,第一感覺就是"這里的設備都好白啊",他們還沒來得發出更多的感嘆,產能爬坡和產品交付的重重壓力就撲面而來。2020年7月起,隨著渦輪軸轉子本土化項目的深入,濟南工廠承擔的交付任務日趨增多,7月底剛剛結束"第十萬套渦輪軸轉子下線"留影后,全公司都投入了"8月份月產4萬"的緊張戰斗。對兩個剛接觸汽車零部件加工設備的新人來說,無疑是巨大的挑戰,只能跟著王玉平和工藝工程師一點一點學起,機械手的控制邏輯,傳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判定,加工程序的控制方法……"我不行了,這比礦山上的機械復雜太多了",這也是兩個人發出的第二句感慨。設備頂上閃爍的紅燈報警,是他們在入職后頭三個月揮之不去的夢魘。
除了共同學習、解決設備故障,隨著公司開始增加夜班生產,韓增盈為了幫助比他晚入職2個月的李加華能在白班得到工程師更多的培訓和支持,主動提出上夜班,結果這一上就是一個多月,在這一個多月見不到太陽的日子,他不但讓同伴李加華得到了快速的成長,也讓自己具備了獨立帶班的能力。
孫鳳梧——團隊的后起之秀
"設備出問題時,不是靠一個人去解決,而是靠一個團隊。作為團隊一員,我們要不斷地去提高自身的技能來武裝我們團隊,一個強大的團隊才會讓重重困難變的迎刃而解。"——孫鳳梧(設備工程師)
孫鳳梧是濟南人,王玉平至今還記得第一次面試時,孫鳳梧對于加入BMTS的期待,回到家鄉濟南,進入自己喜歡的行業,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加入BMTS的那一天,正好是濟南工廠開業一周年后揭開新一頁的第一天,他說:"這是他與BMTS的緣分"。
在加入BMTS之前,孫鳳梧在東風日產工作,工作上接觸的大部分是日系的設備,盡管他給自己提前打了預防針,但是面對BMTS以德系為主的生產設備,還是有點措手不及,"當時有點懵",這是他的回憶。
孫鳳梧入職的當天,恰逢客戶審核,他親歷了這么一段驚心動魄、扣人心弦的一幕:客戶審核過程中,其他的工藝過程都審核結束了,唯獨TW Turning(渦輪車削)工位故障,無法生產,客戶說:"我看不到產品加工過程,就無法確認BMTS對產品質量的控制,是不可能放行產品的。"這時,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了渦輪車削工位。現場團隊成員不慌不亂,條理清晰地當即解決問題:
"現在排查到哪一步了?"
"執行器不動作。"
"程序控制邏輯我們再理一下。"
"嗯!故障點確認了,是電缸的問題。"
"我們有備件嗎?"
"沒有,評估過,這是低故障風險的組件。"
"最近的備件在哪?馬上聯系供應商!"
"有反饋了,設備供應商說最近的備件在北京,至少需要2天時間才能到濟南。"
"不行,我們只有18小時,客戶明天中午就走!"
"走順豐,自提,保險起見,我們再找一家濟南有現貨的。"
"找了3家供應商,有1家有現貨,但是要先付款才能提貨。"
"馬上申請,安排緊急付款流程,明天一早我們到供應商廠門口去等,款一付馬上提貨。"
團隊為了"雙保險",特地安排了兩個小團隊分別在兩家供應商下單取貨。
經過一夜緊張的反復確認,第二天上午9點,一路人馬終于從順豐的倉庫順利拿到來自北京的備件,10點安裝調試結束,設備開動,一切正常。而另一路人馬,也在10點半從供應商的倉庫中順利拿到備件,實現了"雙保險",客戶也在12點順利結束審核。
如果晚了一步,后果簡直不堪設想,可是BMTS濟南工廠團隊齊心協力、雷厲風行、迎難而上解決問題的過程給孫鳳梧留下了及其深刻的第一印象。
入職后,孫鳳梧穩扎穩打,一臺一臺設備的學習,掌握每臺設備的工作特點,每當設備有問題,他總是沖在第一線,在故障中摸索和成長,并結合自己的經驗總結,盡管加入BMTS的時間才3個月,已經是機修團隊的不可或缺的人才。
趙玉亮——幕后英雄的幕后英雄
"辦法總比困難多,只要扎實工作、埋頭苦干、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趙玉亮(廠務技術員)
作為工業4.0的現代化工廠,高品質、高可靠性、高度自動化和高效的產能都需要環境的保證——夏天空調里吹出的每一縷涼風,工藝冷卻水的每一度的精確溫控,設備排出的每一滴油霧,工廠消耗的每一度電,這些都離不開廠務在背后默默付出的功勞。
盡管趙玉亮已經有十幾年的廠務工作經驗,不過進入BMTS后,面對這么多的廠務設備,一開始他的心里也沒底。濟南工廠的廠務工作完全是從零開始,除了常見的配電系統、空調和空壓機系統之外,根據渦輪軸加工工藝的要求,還配備了工藝冷卻水系統、純水制備系統、油霧吸附系統、廢液濃縮系統、氮氣制備系統等,值得一提的是,經過學習和摸索,這些系統完全是由趙 玉亮本人自主管理。
濟南工廠的廠長周武兵說過,一個沒有經歷過春夏秋冬的工廠是不完整的。趙玉亮總結了一套完整的四季應對"秘籍"——在春天,需要注意工藝冷卻水溫度對微米級加工精度的影響;在春夏之交,需要注意梅雨季節的空氣濕度對產品的影響;在夏天,用電高峰需要平衡各設備用電負荷,監控電壓波動對設備的影響;在秋天,需要實現空調冷熱的切換與生產設備的無縫對接,在冬天,則需要注意廠房外部的設備的防凍和液氨揮發性變弱造成的氮氣制備困難。
濟南工廠已經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四季。"沒問題!"是趙玉亮喜歡用濟南話說的一句口頭禪,"領導,放心吧,去年冬天的那些問題,今年不會再發生。"
趙玉亮在負責廠務工作之外,還承擔了很多EHS工作,在濟南工廠正式運營的第一年,相繼開展和完成了環保驗收、節能審查、安全生產檢查、職業衛生管理、危廢處理等EHS工作,這也讓BMTS走在園區企業的前列。
展望2021
濟南工廠的M3和M4正在陸續進廠,按照計劃,他們將于2月底完成調試開始量產,王玉平和他的團隊看著這些呱呱墜地的新生兒,相視一笑:"來都來了,干唄!"
廠長寄語
"濟南工廠的設備很貴,提升設備的有效工作時間是關鍵,期望我們維修和廠務團隊不斷加強對設備的理解,提升解決問題的能力,由救火向防火轉變。"
——濟南工廠廠長周武兵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