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呱呱墜地,直到長大成人,一舉一動都牽動父母的心。大多數家長,對于孩子的眼睛、牙齒和身體其他部位會投入更多的關注,但對于重要的腳卻漠不關心。腳出現問題,會影響孩子一生的生活質量,家長不得不重視!
一、腳,是人的第二雙眼睛
"腳,是人的第二雙眼睛",這是童鞋專家丘理老師在央視紀錄片采訪中提出的一個重要觀點。當寶寶開始行走,不僅打開了眼界,還調動了身體其他器官去感受世界,認知世界。遺憾的是,三十多年童鞋從業經驗讓丘理老師發現:現代社會,兒童由于缺乏鍛煉,腳部功能開始退化,有時候腳踩到一個小石子就容易摔跤。這就是本體感缺失導致的。
寶寶剛開始學步時是前腳掌著地。為了跟寶寶自然的步行方式保持一致,鞋子要有促進本體感發展的設計,鞋底一定要輕薄。這樣足底才能更好地接觸和感受地面上的一切,對足部和下肢產生足夠的刺激,分布于肌梭和腱梭中的本體感受器才會更加靈敏。寶寶剛開始學步,是步態養成的關鍵時期。因此鞋子的設計要結合寶寶階段性的步態特征,一方面要能夠預防不良步態的發生,另一方面要具有對于先天性不良步態的矯正作用,使兒童身體結構向健康合理的方向發育。
二、對兒童足部的深度解密,是做對鞋的基礎
一雙適合寶寶的鞋,只有好看的外觀是絕對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要能保護兒童發育中的足部。這需要對兒童足部生理特征進行深入研究,了解兒童足和成人足的不同特點。
兒童足骨70%為軟骨,關節、韌帶、足弓、神經系統都處于發育中,很容易受到傷害;兒童的足部皮膚很薄,只有成人的1/3,透皮吸收能力強,有害化學物質極易通過鞋足接觸進入體內;兒童汗腺發育旺盛,分泌的有色汗液多,如果鞋襪不透氣則很容易出現腳臭、腳癬等問題。
兒童的腳掌脂肪量大,肌肉薄弱。腳趾張開,大腳趾較其他四趾內收,跟骨較窄。而成人的腳掌脂肪減少,腳趾內收,大腳趾邊的跖骨部位突出,內外腰弧度大,有顯著的后跟。正是由于兒童腳和成人腳有諸多不同,兒童鞋自然不能是成人鞋的縮小版。
三、對的鞋,要有完整保護足部的功能
首先,鞋子要能夠在鞋前段1/3可彎折,同時后2/3保持挺直。只有這樣,兒童行走時,足弓才不會在鞋里亂動,保持穩固。
其次,鞋頭要寬敞。寬敞的鞋頭可以給兒童的腳趾預留足夠的發育和運動空間。
第三,鞋頭、后跟有支撐功能。硬質包裹鞋頭,保護孩子的腳趾不受踢撞損傷;堅硬的包覆后跟,穩固腳踝,防止孩子行走時小腳在鞋內移動,有助于腳踝長得筆直。
第四,鞋底具有緩震功能。丘理老師在央視的童鞋紀錄片中提到:"現在的路不是給人修的,是給車修的。如果小朋友穿著很薄的鞋走出去跑兩步,輕微腦震蕩是有可能的。"因此,家長最好選擇具有緩震功能的鞋子,避免孩子的骨骼、關節和大腦受到沖擊波的傷害。
央視《匠心智造》欄目播出了基諾浦的兩集專題紀錄片《做一雙專業的童鞋》和《童鞋不應是縮小版》,將兒童足部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選擇一雙"對的鞋",濃縮在半個小時的節目里。
2021,新的一年馬上到了。希望更多家長能關注到兒童的足部,繼而更好地保護兒童的健康成長??v使學步時會踉蹌、跌倒,但一雙對的鞋會成為保護寶寶小腳的"鎧甲",讓他越走越穩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