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2B行業,品牌商和渠道商之間的關系一直非常微妙,兩者唇亡齒寒、互相依存。品牌商需要不斷加強對渠道的掌控,渠道商需要思考如何幫助品牌一起更好服務消費者。以手機行業為例,品牌寡頭化的趨勢日漸明顯,市面上的品牌專賣店逐漸開始取代綜合賣場,手機品牌排他協議逐漸增多。在這種大背景下,渠道亟需憑借產業互聯網的東風,謀出一條數字化轉型之路。
在2020中國江蘇電子商務大會暨中國產業互聯網年會上,蜂云網絡CEO陳獻分享了他這三年艱難的數字化轉型之路。陳獻是產業互聯網的“老炮”了,早年間他靠賣手機成為“中華第一分銷商”。陳獻創立的51訂貨網是一個中心化的B2B平臺,以手機數碼產品起家,最高年GMV超過70億元,覆蓋110個城市14萬店面,在轉型前基本已經實現盈虧平衡。
(51訂貨網戰略地圖)
51訂貨網的發展路徑代表了大多數消費品B2B平臺的發展方向:第一步是燒錢建網,切入角度多樣,創業者可以選擇從供應鏈/SaaS/金融/物流/運營進入,鋪設平臺,獲取大量門店。但是這幾年來,無論交易撮合或者自營模式,這種中心化的平臺因為成本和效率問題,都會虧損。在早期,資方進入B2B行業時,這種虧損并不成問題。但現在,產業互聯網必須要解決規模性盈利的難題。
第二步,多數平臺開始提供增值服務,他們希望“羊毛出在豬身上”,以長尾產品、增值業務、廣告會員、甚至(助貸)金融業務等實現收入。落到渠道商上,他們迫切希望成為品牌商授權的大渠道,倒逼品牌方,再買斷、定制、包銷,以此在品牌商面前搶奪話語權,甚至自己做品牌。
但這是行不通的,渠道商這幾年日子過得尤其艱難:除了上文說到的行業品牌寡頭化、危機重重外,51訂貨網自建配送物流雖然帶來強大的控店能力,但重運營模式顯然進一步拉高了運營成本。到了2017年,陳獻認為,整個消費品類的B2B平臺轉型迫在眉睫,數字化趨勢浪潮來臨了。經銷商只有轉型成服務商,才能活下去。
轉型真的已經到迫在眉睫的程度了嗎?“是的,即使我們不做,也會有別人來做,甚至品牌商自己也會有意識來做。我們只是抓住時機、加速了這一過程而已,我們勸經銷商放棄過去‘占地盤’的思維方式。”
從2017年以來,陳獻帶領團隊進行了痛苦的、大刀闊斧的改革。他瞄準了產品線豐富、消費頻次高的母嬰行業。再啟創業,新公司的定位是——聚焦在母嬰行業,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和服務平臺。
目前蜂云網絡的線下銷售門店已經有14萬家,覆蓋全國各縣市鄉鎮。對蜂云網絡而言,現階段的發展重點是建設好全國的數字化營銷網絡,陳獻腦海中的目標是建設一套可視化、可控的新型渠道模式。
在傳統的供銷模式中,品牌方想要了解貨落實到門店的情況,靠的是每次從經銷商手里拿到的周報:本周覆蓋了多少門店、各門店銷售數據、落實細節等等。傳統經銷商“片區為王”,這種周報的真實性和實效性都存在問題。
在搭建完數字化平臺后,經銷商可以直接在品牌搭建的平臺上下單。這樣就把經銷商變成了服務商,讓經銷商去完成履約服務。這樣也便于品牌商了解真實的門店數據和訂貨的實時動態,甚至可以進一步研究門店的動銷數據。這樣從品牌角度,就掌控了整個渠道。這樣,一個數周、甚至一個月才能匯總一次的數據,演變成了一個可以實時可控的動態數據。這就是品牌商能深入了解渠道的邏輯。
(可視化、可控的新型渠道模式是品牌商的發展趨勢和必經之路)
而動銷(從B端門店到C端消費者)全鏈路的數字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根據陳獻提供的案例,一家深度合作的品牌方,在使用了蜂云網絡的訂貨平臺+SFA系統后,啟動了深度分銷模式,年交易金額增長10倍以上。而且,根據覆蓋門店的經營數據可視化,該品牌方的所有營銷和市場資源都能精準投放到門店,形成可持續的S2B2C經營模式。
這種與品牌方共贏的思路也帶來了蜂云網絡的快速增長。截至目前,蜂云網絡已經幫全國10多個嬰童行業頭部品牌建立了數字化平臺(雙方共建或品牌購買),平臺GMV預計超千億規模。蜂云網絡在核心城市的母嬰店覆蓋率達到100%,單店滲透率(最高)超過60%。蜂云網絡也形成了多元業務的盈利模式,收入來源包括技術服務收入、經銷差價和增值服務收入,三者比例大致為2:7:1,主營業務收入每年50%以上環比增長。
據陳獻介紹,由于對行業的理解和業務角色的多元,蜂云網絡整個建數字化供應鏈基礎平臺的過程是順利的,現金流健康,目前也暫無融資需求。即使在2020年上半年,線下門店受疫情影響較大,嬰童奶粉等品類算是剛需,增速下滑了3%-4%,下半年就恢復到了正常。
接下來,蜂云網絡將圍繞品牌商運營賦能、服務商精準分銷、用戶流量經營,通過終端門店直達消費者,最終實現BC一體化。至于供應鏈基礎服務,如采銷端的資金和物流,也將在數字化的前提下,采用最優的集成式社會化外包服務。
最近幾年,C端消費互聯網的增長已經看到瓶頸,以拼多多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開始進軍下沉市場。這也將成為未來幾年,品牌方的主要戰場之一。對于各行業的頭部品牌來講,過去幾年下沉市場難以切入,是因為人力成本高、管理復雜,各地區市場差異巨大。但也只有數字化平臺才能真正解決這個問題。
陳獻表示,下沉市場的消費潛力巨大,蜂云網絡將和品牌方一起,抓住未來品牌升級機會,做好全方位數字化轉型。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