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風襲百草衰,幾番寒起一陽來。白天最是時光短,卻見金梅競艷開。"又是一年冬至時,年關將近,凜冽的冬風刮過大街小巷,宣告寒潮正式來襲的同時,也敲響了團圓的鐘聲。
冬至大如年,游子歸家暖
古時候,有"冬至大如年"的說法,一是說年關將近,余日不多;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僅次于過年。這個重要的日子,既是二十四個節氣之一,也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作為四時八節之一,冬至自古以來就很受重視,被視為是冬季的大節日,也被稱為"亞歲",排在24個節氣之首,是個團圓相聚的好日子。
在冬至這一天,氣溫進一步走低,氣候越發寒冷,"冬至南風百日陰"、"陰過冬至晴過年"這類農諺很多人早已忘卻,但各地吃餃子、吃湯圓和祭祀祖先的習俗依然一代代延續了下來。
對于在外漂泊的游子來說,回家過冬至意味著"年終有所歸宿",不同的飲食風俗,賦予的是相同的期盼與祝福,也是對團圓相聚的向往和期待。
永和豆漿相伴,共話團圓時光
團圓,是世世代代刻在中國人骨血中的歸屬與期盼。游子歸家,祭拜先祖,走親訪友,都是共話團圓的一種方式。每個團圓的場景,少不了美食相伴!
作為中華傳統食物,永和豆漿是老一輩們縈繞心頭的延綿回憶,是父母長輩記憶深處的經典美味,也是陪伴所有年輕一代長大成人的營養飲品。不止于此,永和豆漿還蘊含著長輩親友的愛與期盼。
天氣轉涼,不少人家里總會囤上幾袋永和豆漿粉,早上沖泡一杯,為冬晨添加一份暖意,順滑醇香,營養美味;燈下用功,父母會默默泡好一杯永和豆漿,就放在書桌的一角,提醒孩子要趁熱喝,早點休息;團圓宴席,先開好一箱永和豆漿,搭配美味佳肴,清爽解膩的口感更得人心,大家一起分享,讓節日的氛圍更加濃厚。
冬至話團圓,少不了永和豆漿的身影!或是飯桌上搭配水餃或湯圓,品味香濃醇厚的口味,或是攜帶禮盒拜訪親友,傳遞暖心情意,或是用豆漿做出美味湯面,制作創新美食,都是團圓的一種方式。哪怕只能相隔千里遙寄相思,也能以永和豆漿為媒,傳遞美味帶來的歡樂與溫暖。
這個冬至,不止有水餃和湯圓,還有永和豆漿相伴!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