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家長,我從未想過自己的孩子與其他的孩子有什么不同。直到木木上小學后,老師告訴我說木木從來不跟其他的小朋友說話,也不跟老師互動,總是在做自己的事情。”木木的媽媽告訴我這是她第一次開始擔憂孩子是不是哪里出現了問題,“在老師的建議下,我和我先生立馬帶著孩子去醫院做了檢查,結果出來后我們才知道,原來小孩患有自閉癥。”
我和先生的工作都比較繁忙,把木木帶到一歲后,我便因為工作需要又重返崗位了,木木也被我們托付給了奶奶帶。奶奶是很疼孩子的,每次給奶奶寄過去的生活費都給孩子買了零食、玩具,也沒聽過奶奶說孩子平時有什么問題。直到有一次我和先生回家時,我發現木木不太愿意跟我們擁抱,一開始以為是不熟悉的緣故,多呆兩天就好了。結果通過兩三天的觀察下來,發現木木不僅不跟我們有任何肢體、眼神的接觸,也不太愛跟我們說話,叫他半天都沒有反應,我先生擔心孩子有什么問題,便和我一起帶孩子去醫院做了個檢查。
在檢查結果出來前,我對自閉癥還不是很有概念,通過醫生的解釋后,我才知道木木有自閉癥傾向。說實話,我對這個沒有任何一點心理準備,也不知道該怎么辦,先生知道結果后心情也很復雜。好在我們發現的及時,木木當時只有兩歲半,在啟志兒童成長中心給特殊兒童做康復訓練的朋友告訴我們,木木的自閉癥是有機會通過一系列的干預課程進行康復的,于是我們便將孩子送到了啟志兒童成長中心。
通過對孩子心智年齡及運動能力、性格愛好、學習能力的一系列評估,我朋友告訴我,木木雖然有孤獨癥傾向,但是不像有的孩子一樣對外界存在攻擊性,心智年齡與目前的發展也是相符的,只是不知道如何跟其他的孩子或不熟悉的人進行交流,也就是社會關系和語言溝通有障礙,而生活自理能力也可以通過在訓練中心的學習慢慢培養。聽到老師對木木的相關能力判定,我和先生也算是放下心來了,畢竟相較之下木木的癥狀較輕。
半年來,木木在老師量身打造的CPB課程體系下學習了如何通過肢體、眼神等語言和身邊的人進行交流,也對物品有了較為基礎的認知。此外,為了能讓孩子在家也有一個穩定的康復體系,老師給我們準備了同步的教具包和課程,也讓我們在校近距離跟著老師進行了同步學習。不得不說,如果孩子只是在學校進行了康復訓練,但是家長卻沒有為此付出相應的努力,孩子是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康復的,而且一錯過康復的黃金時間段,再去做康復就要花費更多的時間精力和金錢。不過還好,通過一年半的時間,木木已經和正常的孩子沒有太大的區別了,也多虧有啟志這么專業的康復中心能耐心幫助木木一點點成長起來,也對我們做家長來說,對孩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深層次的連接。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