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北京互聯網法院與首都版權協會(原首都版權產業聯盟)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聯合發布“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北京市人大代表、91科技集團董事長許澤瑋受邀出席活動并表示,這有利于促進企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激勵企業創新,推動形成尊重權利、鼓勵創新、誠信維權的網絡版權治理新格局,共同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
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北京市版權局局長王野霏,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蔡慧永,世界知識產權組織中國辦事處主任劉華,北京市版權局副局長盧志鵬等相關單位領導出席了本次活動。許澤瑋、李宇清、祖彬等8位北京市人大代表,首都版權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國際唱片協會、中國舞蹈家協會街舞委員會等行業協會代表,網絡平臺,著名作曲家、攝影家、網絡主播等分別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參加了本次活動。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雯,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佘貴清及部分法官代表共同參會。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中國青年報、法制日報、北京日報、北京電視臺、北京青年報等新聞媒體參與報道。本次活動由北京互聯網法院審管辦主任孫銘溪主持。
“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是全國首個行政與司法部門協作構建的訴訟與非訴調解線上線下銜接聯動工作機制,是將司法訴訟與調解等非訴糾紛解決機制相結合,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通過構建分層遞進、銜接配套的糾紛解決體系,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
北京互聯網法院與首都版權協會在黨委領導下,立足各自在知識產權領域糾紛化解的優勢和職能,依托信息化、智能化建設,實現線上互聯互通、深度聯動,推動解決涉著作權糾紛案件頻發所帶來的司法與社會問題,共同打造版權保護社會共治的創新模式。
雙方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調解平臺以及服務熱線,采取自動推薦+人工咨詢的方式,引導當事人選擇最適宜的爭議解決方式。當事人和調解員可隨時隨地通過網絡進行調解,將有效提升調解工作的效率和便捷。
此次合作特別加入了“法官線上參與指導調解”“和解協議優先在線司法確認”等突破性創新機制,不但使版權調解工作更具專業性和權威性,也將推動調解真正成為司法訴訟的前置環節,讓大量糾紛真正化解于訴前。此外,訴非“云聯”機制還實現了電子平臺訴訟風險智能評估,未來將實現非訴調解平臺與人民法院調解平臺數據對接、共享,真正體現了以科技為翼、向信息化借力的新型糾紛解決理念。
會上,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庭庭長趙長新具體介紹了“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的內容以及試運行情況。
圖為:北京互聯網法院立案庭庭長趙長新
隨后,北京互聯網法院與首都版權協會簽署《“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合作框架協議》,旨在依托信息化建設成果,推動完善人民法院訴訟平臺、調解平臺與非訴解紛平臺對接,形成訴訟與非訴訟解紛方式線上線下銜接聯動工作體系,促進矛盾糾紛的有效分流、多元化解。
圖為:北京互聯網法院與首都版權協會簽署
《“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合作框架協議》
張雯院長圍繞創建“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的原因以及下一步工作的重點,向大家進行了介紹。她表示,創建“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是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必然要求,是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司法需求的有益探索,是順應信息化發展潮流化解糾紛的路徑選擇。今后,北京互聯網法院將堅持改革創新和科技應用雙輪驅動,以建立“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為起點,立足管轄案件特點,在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的指導下,依靠黨委領導、政府推動、社會參與、法院融入,積極發揮裁判示范引領作用,積極推進平臺建設,在區塊鏈、云平臺等互聯網技術的賦能下,探索訴訟源頭治理新模式,落地糾紛多元化解新方法,配套訴訟繁簡分流新機制,助推社會誠信建設新舉措,構建版權保護新生態,與社會各界共促社會健康繁榮,和諧穩定。
圖為:北京互聯網法院黨組書記、院長張雯
北京市高院蔡慧永副院長指出,近年來,北京法院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堅持把非訴訟糾紛解決機制挺在前面,在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不斷探索訴源治理工作。全市法院推進多元調解+速裁工作機制,大量民商事案件在訴訟前端得以化解,同時推出了接訴即答,接單即辦的聯系法官便民服務機制,及時響應群眾的司法需求。北京互聯網法院對涉圖片版權糾紛,加強訴前調解和源頭治理力度,是訴源治理工作的有力探索。通過“e版權”訴非“云聯”機制的建立,可以進一步地發揮電子訴訟平臺,多元調解平臺與其他非訴調解平臺的優勢,打造線上訴源治理的新模式,為全市法院加強類型化案件的訴源治理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鑒。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首都社會治理格局,讓各類矛盾糾紛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時間,最好的效果得到化解,為打造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做出積極的貢獻。
圖為: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蔡慧永
最后,王野霏副部長圍繞版權保護,提出了三點意見:第一,深刻認識此次合作的重要意義。作為全國首個訴訟與非訴調解方式線上線下銜接聯動的工作機制,此次簽約構建的訴非“云聯”機制在版權保護社會共治體系建設、促進矛盾糾紛有效分流、緩解司法壓力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開創性意義。
第二,要進一步發揮版權調解工作作用。作為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調解不僅是緩解司法壓力、節約司法資源,構建版權保護社會共治模式的重要途徑,調解更具有周期短、成本低、易達成等天然優勢和適用性,是極為有效的維權方式和治理手段。我們要以這次簽約為契機,通過合作機制和技術應用,為版權調解進一步增效、賦能,讓調解工作在版權保護領域發揮更大作用。
第三,努力推動形成版權保護共治體系。今年,市版權局加強版權保護,確立了“強化整體聯動、加強會商研判、召開工作例會、健全社會共治、創新行刑銜接、加強專業培訓”等六項工作機制。我們要以今天簽約的訴非“云聯”機制為契機,在強化行政、司法跨部門溝通協調方面邁出的新步子,希望這一步能夠走扎實、走深入,讓跨部門溝通機制真正成為解決訴源問題和提高版權保護治理水平的有力保障,成為推動社會共治體系建設的中堅力量。
圖為:中共北京市委宣傳部副部長、
北京市版權局局長王野霏
人大代表許澤瑋表示,非常榮幸參加此次直播簽約儀式,這體現了北京互聯網法院對網絡版權保護的重視,凸顯了法院對于版權保護的決心,標志著對于網絡版權糾紛的調解、訴訟程序正在逐漸創新。這有利于促進企業保護自身合法權益,激勵企業創新,推動形成尊重權利、鼓勵創新、誠信維權的網絡版權治理新格局,共同促進文化產業的繁榮。
此次簽約的訴非“云聯”機制是繼不久前北京版權保護中心與北京互聯網法院簽約之后,有關部門在強化行政、司法跨部門溝通協調,以互聯網思維開展訴源治理,方便權利人確權維權,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的又一次思路創新、實踐創新。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