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酒技術不是一朝一夕能練就的,也不能投機取巧,而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雙溝基地釀酒208車間“最美酒把式”任仲在接受采訪時如是說。
雙溝酒廠近日格外熱鬧,來來往往的游客堪比國慶出游。其中很多人抱持著同一個目的來調研——這個傳統釀酒企業在“蘇大強”高手如林的競爭中是如何脫穎而出,榮獲“江蘇省省長質量獎”?
明清老窖,見證時間中傳承風味
“時間”最常見,又最不可捉摸。這兩個字用在其他地方顯得有點玄乎,但是在雙溝的釀酒車間里,它是最踏實的存在,歷經600年滄桑的老窖池就是時間最好的見證者。
雙溝釀酒起源于秦漢,興盛于明清,有著“名馳冀北三千里,味占江南第一家”之美譽。明清時期,全鎮擁有100多家釀酒作坊,最有名的當屬朱家槽坊,于明洪武十八年(1385年)成為明朝皇室貢酒的指定槽坊。當時釀造貢酒的老窖池一直保存到了今天,于2019年入選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雙溝酒業釀造部李廣神介紹:600年間,雙溝地區雖幾經戰亂,但古老的酒窖一直沒有停下轉化瓊漿的腳步,一直沿用至今,使得今天的雙溝佳釀,仍然能延續600年來的獨特風味。站在600余年的老窖外,游客們肅然起敬,仿佛穿越到了明洪武年間,體味到了時間的悠長氣息。
這些老窖越過時間,和當下發生了奇妙的互動。有游客稱贊:“來雙溝之前,時間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參觀了這些老窖池,嘗一嘗雙溝酒,我對時間和品質體悟更深了。”雙溝酒的品質,或許葉圣陶的一首詩最能說明:“曾飲雙溝酒,如今老不能;芳醇猶記憶,佳釀信堪稱。”
雙溝四藝,天地同釀里雕琢品質
時間給予雙溝的饋贈,除了這些古老窖池,還有代代相傳的釀酒技藝。
雙溝釀酒先輩們順天時、應地利,在一代代傳承中提煉出最適宜當地釀酒環境的釀酒技藝,把濕地的水、土、氣候和微生物等巧妙融合,形成了“緩慢發酵、緩火蒸餾、適溫餾酒、古法洞藏”的雙溝四藝,堪稱“天地同釀”。
這些技藝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可不容易。“一年四季,不同季節釀酒所需的溫度、水分等工藝參數各不相同。每個車間、每一跨窖池的入窖參數大有講究,要熟記參數,也要靈活調整,才能保證出酒質量。”一線釀酒十余年的任仲解釋其中奧妙,在釀酒生產中許多具體而微的講究,只有花足時間下足功夫才能將各種要素應運得恰到好處,從而釀出綿柔美酒。
繼承傳統基礎上,雙溝人還在技藝提升和科技研發上投入了大量時間和精力,重點進行發酵機理、生產工藝,酒體設計和體驗等方面研究,這也是洋河股份董事長、黨委書記王耀提出的“品質革命”的重要一環。他說,“在傳承中創新,在創新中傳承”,只有傳承加創新才能跟上時代步伐。
目前,雙溝不僅打造了一支專業研發技術團隊,構建“產學研”發展新模式,為技術創新和“品質革命”添磚加瓦;還建造了現代化原酒儲存罐區,打造了同行業最大的智能化立體倉庫和分合流生產線,促進了傳統工廠向數字化、智能化工廠轉型。在技術加持下,雙溝旗下蘇酒頭排酒、雙溝珍寶坊·封壇酒等系列產品,憑借卓越的產品品質、良好的用戶口碑,以及創新的使用體驗,贏得了消費者與行業專家的一致認可。
“酒是一門時間的藝術”,在雙溝酒廠,時間是珍貴的老窖池,是匠人的手,是珍寶洞,是成就美酒的法寶。時間之外,雙溝600年來的執著堅守、匠心傳承的生生不息與永不止步的創新精神更加令人感動。這不免讓人對雙溝充滿期待,期待它給市場帶來更多的驚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